年轻人不该过分指责“大妈式抢米”
淳于幽兰
据中国之声报道,西安一家展销会为了吸引人气,准备了一些小袋儿大米免费向市民发放,结果现场一度失控,免费领取变成了哄抢,有些不少人还因此受了伤。
争抢大米的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人水杯被挤掉,有人鞋子被挤掉,还有的老人大腿根儿被踩,有的突发心脏病。新闻一经报道,这种“大妈式抢米”成为许多青年网友继“大妈跳广场舞”后的又一调侃事件。
有网友指责老人贪图便宜,没素质,甚至上升到“玷污了中国人这个在世界上深具影响力的名词”的高度;有的将哄抢大米的原因归结于本地穷;还有的人说这些受伤老年人不值得同情;更有甚者诅咒老人活该,应该多踩死几个。
当然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是仁者见仁。但笔者想说的是,大家都想看到高素质的群众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年轻人应该适度的吐糟,不该过分指责“大妈式抢米”。
一味地指责老年人没有素质、讥讽、嘲笑并不会起一点作用。我们应该站在老年人的角度,给他们多一些理解。一方面,我们出生在70年代以后的人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苦日子,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造就了“节俭”的习惯。纵然现在生活好了,他们仍不会忘记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免费二字对他们总还是有莫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老年人抢免费米也不光是为自己,也是想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说到底也是为儿女好。像体谅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应该给这些老年人更多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事件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主办方改变原有发放计划,一部分本已排好队的老人不满才引发哄抢。主办方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似乎也该受到谴责。当然,相关部门也未完全尽到监督的责任,如果有周密的实施计划和良好的应急预案,或许就不会出现此次事件。
道德建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所有人一同努力,老年人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年轻人该给他们更多一点理解、体谅和鼓励,一味的指责并不能让社会道德风气变好,只有每个人都为道德建设尽一份力,才会让社会风气变得更好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