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陕西经济增长8%

27.01.2016  15:39
    1月22日,省统计局发布了2015年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据初步核算,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比上年增长8%,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增速较前三季度、上半年和一季度分别加快0.4、0.7和1.1个百分点。     我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597.63亿元,增长5.1%,占GDP比重为8.8%;第二产业9360.3亿元,增长7.3%,占GDP比重为51.5%,低于上年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7213.93亿元,增长9.6%,占GDP比重为39.7%,高于上年2.7个百分点。      在国际能源价格断崖式下跌造成经济增速大幅回落之年,我省审时度势,强力出台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稳增长”政策措施,全年经济运行呈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为收官“十二五”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      回首2015年,时和势多变,艰和险增多。全球经济的疲软和国内“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放缓,让陕西发展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和形势,全省上下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投资体制改革为引领,全力以赴促进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翻开2015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账本,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19826.65亿元,比上年增长8%。针对薄弱环节精准发力,以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整体质量保增速与效益,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      从二季度起,工业和投资增速逐步回升,能源工业由负转正。主要经济指标的企稳回升,显示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一系列措施下,我省经济稳中趋好。      以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对实现陕西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去年,我省民间投资9066.37亿元,增长7.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5.7%。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2.8%,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一批涉及基础设施、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水利和现代农业、文化产业与民生改善、城镇化推进、生态环境等十大领域的重点项目,为陕西经济集聚起强大能量。      2 转型升级 培育新的增长点      我省是能源大省,长期以来,能源工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全省经济的命脉,但能源产业的波动也影响到全省经济的发展。在煤炭、石油的断崖式下跌中,我省确定了“走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之路”,围绕提质增效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产煤大市榆林,总投资达4000亿元的能源深度转化项目陆续落地、投产,通过实施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三个转化”战略,实现煤炭资源的就地深度转化和增值。      产业的转型升级使陕西能源化工散发新的活力: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煤制烯烃(芳烃)、煤制油、化肥氯碱、有机化学品、精细化工等5条主要产业链,使全省的化学工业由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      在推进能源工业高端化的同时,我省非能源工业增长13%,增速高于能源工业11.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正式投产,两条智能终端生产线开工建设。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7%,旅游总收入增长19.2%。多点支撑、多元带动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增强了陕西追赶超越的底气和实力。      经济外向度低一直是我省一个明显短板。去年,这一“短板”正在加速弥补。2015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89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出口918.52亿元,增长7.4%;进口977.14亿元,增长18.4%。      3 创新驱动 打造发展新引擎      2015年7月31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家族的新成员——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有效载荷成功开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504所)的科研人员为北斗“双星兄弟”研制并安装上了一颗强大的“中国心”——新一代高精度铷钟。比起进口“心脏”,这颗“陕西智造”的“中国心”更加小巧精致。      发展传统产业也好,新兴产业也好,离开创新寸步难行。“把创新抓得紧而又紧,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去年,我省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创新,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去年,我省相继被国家列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并出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财政投入6297万元,启动实施北斗导航、镁锂合金材料等26个中试项目。全省技术交易额突破700亿元、专利授权量2.97万件,分别增长9.4%和42.5%,其中3D打印联盟拥有专利数占全国比重超过50%。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推动下,去年,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9%,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8.9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7%。      4 消费稳中趋好 金融存贷稳增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15年,我省粮食产量达到122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实现“十二连丰”。作为产粮大户,武功县的闫爱军去年尝试“触网”销售自己产品。结果,单月利润已超过了往年一年的总利润,目前他的产品已经达到供不应求的状态。“以往卖东西靠走街串巷,非常辛苦还赚不到钱。现在只需点击鼠标,全国各地200多家网店帮我卖!”      去年,“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有力助推我省消费升级。2015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4055.06亿元,增长7.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79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83.2亿元,增长14.3%。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590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餐饮收入673.34亿元,增长15.7%。      据省商务厅不完全统计,去年“双11”当天,我省网上零售购买额近21亿元,比上年增长50%;网上零售销售额近9.19亿元,同比增长268%。      “腰包鼓,底气足”。去年,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2415.24亿元,较年初新增3996.96亿元。2015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1760.61亿元,较年初新增2913.23亿元。其中,新增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2460.4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达84.5%。      稳中有进 来之不易      ——访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      本报记者 汪曼莉      2015年,陕西实现了8%的经济增速,如何看待这一数字?省统计局副局长张晓光表示,从全年来看,全省经济增速逐季回升,总量位次前移,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成绩来之不易。      张晓光说,2015年是“十二五”期间我省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受国际需求持续收缩、国内经济爬坡过坎、煤炭石油价格持续下跌、自身产业结构“偏重”等多重因素交织影响,我省经济开局远低预期。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仅增长6.9%,为近20年来首次低于全国增速。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如工业、投资等增速均出现大幅回落。      “面对这种情形,我省全力以赴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较好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造成的不利影响。”张晓光说。      与此同时,我省深入推进经济转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贡献率为43.1%,较2014年提高10.4个百分点;消费增速开始高于投资增速,全年增长11.1%,高出固定资产投资3.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趋明显;在工业内部结构上,我省轻工业快于重工业,非能源工业快于能源工业,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此外,非公经济占比在持续提高,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推进。此外,我省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也在继续提升。主要表现在:一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0.684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3%,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是财政收支保持两位数增长。民生支出3582.13亿元,占81.87%。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收入比继续缩小,由2014年的3.07∶1缩小至3.04∶1。      进入2016年,张晓光认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格局已有变化,虽然面临着能源价格仍在波动、部分产业产能过剩、脱贫任务艰巨等一系列问题,但只要正视问题,努力破解发展难题,科学谋划供给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动力,就会实现良好开局。      善取舍方能得丰收      沈谦      2015年,我省经济运行态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这得益于我省大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      去年能源价格持续走低,在此背景下,作为能源大省的陕西积极推进能源化工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淘汰压缩低端产品,在现代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领域不断突破,着力推动产业由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初级化工原料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结构调整初显成效。另外,我省非能源工业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省非能源工业增速高于能源工业11.5个百分点。      进入“十三五”,省委、省政府要求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明确提出:清醒认识结构性产能过剩是当前经济下行的症结所在。      这使人联想到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企业家来到一座葡萄园考察,看到农户们正在整篮整篮地把一些青葡萄摘下来倒掉,就问:“这些葡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把它们摘下来扔掉呢?挺可惜的。”      农户们回答:“如果不摘掉部分葡萄,所有葡萄会相互抢夺养分,最终所有葡萄都会长得不够大,不够甜,而摘掉一部分就能为其他葡萄省下更多养分,不仅产量更高,价格也能卖得更好。”      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善取舍才能获得丰收。当前,省上要求按照“去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对钢铁、煤炭、水泥等领域的过剩产能下决心减下来,该重组的重组,该关停的关停。例如煤炭行业,陕北企业和渭北的企业相比,渭北煤矿成本大、人员多、瓦斯高、煤质一般,因此煤业集团提出对渭北煤矿逐步关停、保留少数的思路是正确的,这种“舍弃”是有益于产业未来的健康发展的。在“舍弃”的同时,我们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竞争力强的产业,为陕西经济下一步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