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重大科技成果盘点

04.01.2018  19:33

陕西日报》2018年1月3日专题报道“创造  支撑  滋养--2017年陕西重大科技成果盘点”

      本报记者 张梅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在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
  过去的一年中,陕西科技迸发出耀眼的光芒,在基础研究、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都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发现微型人类远祖至亲”“助力‘人造太阳’”“‘定制胎儿’平安降生”……这些突出的科技成果,既是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驱动力量,也是提升三秦百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2018年已经启程,新时代的创新曲正在奏响,我们期待更多科技成果开花落地,惠泽百姓。
  

      西大学者发现5.35亿年前微型人类远祖至亲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为了寻找这一经典命题的答案,人类展开了对生命的各种探索。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陕南发现5.35亿年前微型人类远祖至亲——冠状皱囊动物的研究成果,把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又推进一步。这种成体仅1毫米的微型动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被认为是代表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早期的微型人类远祖至亲。它使人类对早期祖先认知由5.2亿年前推至5.35亿年前,由宏观祖先前推至毫米级的微观祖先,开启科学家研究人类起源的新篇章。2017年2月9日,《自然》杂志以封面亮点论文的形式刊发了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并评价该研究“为人类远古起源研究的‘重大悬案’找到了实证”。

  西北有色院助力“人造太阳
  2017年,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产业化企业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圆满完成了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批量提供超导线材的任务。ITER计划俗称“人造太阳”,由7个国家共同参与设计与制造,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之一。该项目采用的大型磁约束高场超导磁体系统对实用化低温超导材料的综合性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西部超导作为唯一生产商,代表中国完成占ITER总量69%NbTi超导线材和7.5%Nb3Sn超导线材的供货任务。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西部超导发明了ITER用高性能多芯复合NbTi和Nb3Sn超导线材制备整套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一流水平的生产线,完成了工程化试制和批量化生产,填补了我国高性能低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空白。


  陕西航天科技助力“天舟一号
  2017年4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陕西多项航天科技助力“天舟一号”。其中,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完成。“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太空加油”技术和关键设备由航天六院研制。“天舟一号”的应答机天线网络由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制。把“天舟一号”成功送入轨道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的“大脑”——箭载计算机由航天九院771所研制。航天四院为“天舟一号”量身定做了全套结构密封系统,为其奔赴“天宫二号”之约全程提供安全保障。

  西工大三型先进无人机系统亮相朱日和阅兵
  2017年7月30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由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三型无人机系统编队威武亮相。在阅兵直播中展示的三型无人机,分别是某新型通信干扰无人机、某新型雷达干扰无人机和某新型反辐射无人机,是我军无人机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敌预警探测,能对敌指挥通信体系进行断链、致盲、破网,达到预期作战目的。与此同时,2017年西工大“翱翔小镇”暨无人机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启动。西工大不断拓展军民融合新路径,打造中国无人机产业新名片。

  世界首条高海拔高寒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通车
  2017年8月1日,经过近7年建设,由我省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撑的世界首条高海拔高寒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我国首条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青海省共和至玉树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共玉高速公路全长634.8公里,其中多年冻土区路段达227公里,占路线总长的36%。在多年冻土区进行路基、隧道、桥涵施工,不可避免会引发冻土消融,这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没有技术先例。为了解决高原冻土区修建高速公路工程难题,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采用“通风换气”“隔离遮盖”“热量传导”等技术手段,攻克了冻土消融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

   延长石油首创世界首个万吨级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
  2017年4月,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自主研发的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CCSI)在北京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鉴定认为,该项目实现了煤炭资源利用率、转化效率和附加值的最大化,是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具有变革意义的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全球首创的万吨级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开发成功。CCSI技术是世界范围内煤炭分质利用领域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它突破了粉煤加压热解和焦粉气化一体化这一制约煤炭分质分级高效清洁利用的重大难题,可有效提高煤炭转化过程的社会、环境效益,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煤炭清洁化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重型院研制出世界最大锻造操作机
   2017年4月,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为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研制的3000kN/7500kNm超大型锻造操作机正式签约。该设备长、宽、高分别为25米、10.9米、8.6米,重量约1160吨,满负荷工作时移动重量约1500吨,可夹持最大载荷300吨,为全球最大的锻造操作机。国家重大专项验收组和省科技厅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操作机填补国内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设备的成功研制,打破了高端锻造操作机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对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防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剔除罕见遗传病“定制胎儿”平安降生
  2017年6月17日17时21分,一名特别的女婴在众人期盼中于唐都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平安降生,宣告着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症基因携带者通过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成功生下了剔除了不良症基因的宝宝。这名剔除遗传病降生的胎儿,是我国首例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症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填补了我国单基因病试管婴儿技术的一项空白。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可以避免染色体病儿的出生,对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血友病、马凡氏综合征、地中海贫血、小脑共济失调等一类单基因病的家族,在确定基因突变类型后,就可通过植入前基因诊断选出基因正常的胚胎移植回母体子宫,根除此类遗传疾病在家族中的传播。

  杨凌农科专家选育出适宜机械化收获玉米新品种
  2017年8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吉全教授团队选育的玉米新品种“陕单636”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陕西省首个经审定推广的适宜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自2010年以来,薛吉全教授育种团队以适应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以早熟耐密宜机收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为重点,构建了陕A群、陕B群两个杂种优势群,通过种质和育种技术创新,选育早熟、耐密、抗倒、脱水快、配合力高的玉米自交系,育成“陕单636”玉米新品种。近两年参加陕西春玉米机收组区域试验数据表明,“陕单636”平均亩产为729.8公斤,较对照增产0.30%。同时,该品种还具有开叶距、株型稀疏等优良农艺性状。

  西安交大“发现号”在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夺冠
  2017年11月,西安交大研发的“发现号”无人驾驶智能车在2017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夺冠。“发现号”以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为平台,搭载了可见光、激光、毫米波、惯性导航等多种传感器,采用不同技术路线完成自主感知、智能决策与规划、运动控制等功能,集成验证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在认知计算、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定位与导航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无人驾驶智能车辆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结合的典型智能系统,也是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点任务的载体和自主无人系统等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应用和发展的重要推手,在国防安全和汽车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