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谐雅俗读冬翁
林语堂曾在《小品文之遗绪》中提到,理想的散文应“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情感,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近些时日,读冬春轩小品文,喜觉其文章风格与林语堂所言不谋而合,两者异曲同工之妙,令人大饱眼福。
很多朋友都爱读冬翁的小品文,因其篇幅不长,文字轻快,而且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如《咸鱼也好味》这篇,祇有短短五百余字,冬翁却能够纵横古今,从林子祥演唱的“咸鱼白菜也好味”,写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腌制咸鱼之法,再论及如今的咸鱼早已不同于原有的做法,令人不禁担忧食品安全问题。
又读另一篇《缘德禅师》,起初以为是论佛家典故,但冬翁从考据“杀”字谈起,随后写到南京大屠杀,正当以为是悼念死者的祭奠文之时,只见冬翁笔锋一转,又写到宋代高僧释普济《五灯会元》中的一则故事:北宋曹翰领兵攻入庐山寺,见缘德禅师淡坐如常,诧异,问“汝不闻杀人不眨眼将军乎”,只听缘德回道,“汝安知有不惧生死和尚耶”。
思绪跟着冬翁兜转一回,最后才发现这不惧生死的精神早已深入我心,六百余字,却令人回味无穷。从咸鱼写到生死,从日常写到战争,正是印证了林语堂那句“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任何话题,冬翁都能够信手拈来,既有小情趣,也不失大关怀。
借用五个字,可以恰到好处地总结冬翁的小品文,即“奇文共欣赏”。自然,这里要进行新的阐释,怎么理解这句话之于冬翁小品文的意义?“奇文”就是冬翁作品的奇妙文体,他的文章中白话、文言、粤语、英文、法文等诸多语体并存,而且在文章开头或结尾附有对韵诗,颇有章回小说的回前诗味道,这是一种多语言多文化的现象,更是一种文学奇观;“共欣赏”即庄谐并存、雅俗共赏之意。
诚如李鹏翥先生所言,冬翁小品文“表面上嬉皮笑脸,实则是微言大义”。下自市井百态,上至家国天下,无不涉猎,且能够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苏东坡有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其境界当如是观。
如今,八十八高龄的冬翁仍坚持每日一文,且独树一帜,别具特色。饮酒喝茶读冬翁,岂不快哉!(摘编自澳门日报 作者:龚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