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把“无车日”当成一种环保提醒
西安晚报 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今年“无车日”的主题是“绿色交通——选择·改变·融合”,强调多种交通方式建设的必要性,方便人们选择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改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并将绿色出行与社会生活相融合。活动旨在鼓励市民重新思考出行方式,选择更绿色的交通方式,探索出行方式改变对提升个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意义。
在特定的一天时间倡导不开车,并在城市特定区域内强制式禁行,这样的努力对路畅天蓝到底能有多大作用?尽管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回答,但在车辆越来越多,路越来越难行和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无车日”绝不是少开一天的问题,而是通过这种形式提醒公众的环保理念。
“无车日”不开车,是有车族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理性的汽车文明素养。
路畅天蓝,固然需要政府加大治理力度,但是更需要每个人的积极环保行动,埋怨不能泛滥,行动才能改善。作为单个个体,我们决定不了路畅和天蓝,但是更多人参与后形成的合力,可以决定全社会环保理念的高度。
倡导绿色出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无车日”的真正意义,是增进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的环境共识,推动低碳生活的方式真正做到入心入脑,继而达到环境保护更加富有成效。
今年,全国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有所提升,但这种可喜局面的背后,在一定程度有“天帮忙”的因素——“风领导”上班,“雨领导”值班,是老天爷在替我们搞“大扫除”,这并不意味空气质量的根本性改善。毕竟,去年冬季长时间持续的雾霾天,已给了我们每个人足够的警醒。
再好的内容也必须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好的形式总是特别有利于深化和推动内容的有效延展。“无车日”活动,其效果也许还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总会或多或少地提升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为公众提供一种思考的契机。
“无车日”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载体,是一种对汽车文明的反思,更是一种对环保文明的善意提醒。思考的人多了,反思的人多了,坚持绿色出行的人多了,这才是“无车日”的后续意义。这样的形式坚持得久了,“无车日”所倡导的理念就有可能走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