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带动效应攻坚“眼皮子底下的贫困”——西安率先完成贫困人口整体脱贫采访见闻

30.11.2015  10:10

  发达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村“贫困角落”,是协调发展的“刺眼短板”。农村贫困面较大的西安市,近三年超前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建立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格局,提升大城市带动效应深化产业扶贫。截至目前,现行标准下西安36.6万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为大型城市攻坚“眼皮子底下的贫困”带来启示。

  超前谋划“补短板” 攻坚“周边农村贫困

  一边是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一边是七个县区近40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何加快脱贫步伐,填平城市周边“刺眼的鸿沟”,是“十二五”初期西安市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

  在蓝田县、周至县等地山区,虽然距离西安只有上百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但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贫困深重的村落十分常见。在蓝田县,“十二五”初期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得到历史性改善,但60多万人口中贫困人口仍有1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有1.88万人。

  “为了提前布局‘补短板’,西安市2013年启动实施了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说,“通过超常的投入力度、全面的机制创新,使36.6万贫困人口按照现行标准整体脱贫,为‘十三五’时期西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市36.6万贫困人口整体跨越贫困线,得益于扶贫工作格局的全面壮大。”西安市扶贫办副主任杨建利说,“近三年除了财政投入空前增加,西安市还立足大型城市优势,发动了500多个机关单位、100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

  发挥大城市优势 壮大扶贫工作格局

  三年来,西安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多亿元,是2001年至2010年扶贫总投入量的2.7倍。蓝田县三官庙镇过风岭村村民冯社教说:“以前做梦也想不到,咱这穷家庭也能盖起新房子!一个大客厅、三间卧室,像是城里人的楼房。”村支书王先峰说,搬迁户建新房花费近13万元,个人只承担5万元。

  西安市对574个贫困村、36.6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分别制定产业扶持、困难救助和保障兜底具体措施。为了确保帮扶精准到位,发动了516个机关单位和2万多名干部包村到户。在周至县王家河镇东涧沟村,老村主任黄振玉激动地说:“西安城投集团干部每星期都来村上工作,现在10来公里的路修好了,黑猪、土鸡、核桃产业大发展,家家都有事干,农民收入翻了一倍多。

  西安市还开创性地发动了民营企业大规模参与扶贫。西安市工商联主席王欢畅说,1000多家民营企业开展了资金、创业、产业、就业等多种形式帮扶,累计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完成了99个村的扶贫任务。比如,陕西比盈公司向贫困户捐赠了价值500万元的优质核桃树苗,并为农户传授种植技术、提供肥料和销售渠道。

  “近水楼台”兴产业 区域协调发展促扶贫

  瞄准大城市居民消费潜力,借助贫困村的生态资源,发展“近水楼台”的产业,成为西安本轮扶贫的亮点。

  城市消费带动了“休闲旅游扶贫”。在长安区五里庙村、蓝田县东沟村、周至县曹家滩村等贫困村,扶持兴办“农家乐”带动了贫困户稳固脱贫。长安区五里庙村村民杨换玲,去年移民搬迁建起了新房、办起了“农家乐”,今年已经收入3万多元。她说:“村里‘农家乐’已经办了二十几家,一批贫困户变成了富裕户。

  西安市扶贫办介绍,本轮扶贫攻坚中,探索扶贫帮困与企业发展“双赢”的开发项目达到30多个。蓝田县扶贫任务居西安之首,副县长张西锋说:“本轮扶贫开发突出产业带动,许多开发项目让贫困村迈向富裕村,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活力,缩小了地区发展差距。

  三年前,蓝田县洩湖镇簸箕掌村经济落后,人均收入只有2000多元。记者最近在这里采访看到,移民搬迁的301户徽式小洋楼错落有致,500多亩观光农业项目已规划建设,可接纳5000人的小吃一条街已投入运行。村支部书记李志刚说:“扶贫过程中,西安鼎天集团看中了村里的青山绿水,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开发旅游。再过两三年,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就地打工等,可以实现年人均收入2万元。

  大城市周边扶贫攻坚,需要“跳出扶贫看扶贫”,通过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治贫拔根。魏民洲说:“三年扶贫攻坚中,西安借力中心城市优势资源和市场需求拉动,带动了新一轮农村产业发展热潮,加快了贫困人口从温饱迈向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