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学光:加强自身建设 促进和谐发展

17.11.2014  16:26
        延川县于隋开皇三年设县制,距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有着“中国红枣之乡”、“黄河蛇曲地质公园”、“著名作家县”等美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相继涌现出大量的矛盾纠纷,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与日俱增,人民法院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延川法院立足自身建设,强化审判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强班子,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过硬班子才能带出过硬队伍。首先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配好配强法院领导班子。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形成有利于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廉洁自律,时刻检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其次要坚决执行党组、审委会议事规则,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按程序办事、按规则办事、按集体意志办事。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注重经验总结推广,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改会风、转作风、树新风。

        二是带队伍,充分调动干警积极性和创造性。队伍建设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一方面要深化思想政治建设。加大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更新司法观念,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把法院队伍建设成为政治过硬、立场坚定、理念正确的队伍。今年延川法院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习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在全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纪律作风整顿,提出了从严治院和从严治警的要求。经过一系列新举措,统一了全院干警的思想认识,强化了全院干警的司法为民宗旨;另一方面要深化司法能力建设。要扎实推进干部培训、不同岗位及不同层级的交流。同时,还要健全奖惩激励机制,严格按照优则奖、劣则罚的原则,完善各项考评办法,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真情实意的关爱干警、千方百计为干警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队伍的工作热情,推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三是抓办案,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钟南山院士指出:“最大的政治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必须坚守法治原则、遵循司法规律,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忠实履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职责。同时,要紧紧围绕延川经济发展大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公平正义、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充分发挥审判机关打击、预防、保护的职能作用,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具体做法,一是大力开展教育培训。我们把刑诉法、民诉法和司法解释作为学习重点,采取集中培训、邀请法学专家专题讲座、庭审观摩等形式,把理论学习与岗位练兵结合起来,提高法律适用能力;二是定期开设“法官讲堂”。广泛开展法官教法官活动。坚持每周一、五集体学习雷打不动,“法官讲堂”既有思想政治教育,又有资深法官言传身教,成为全县学习典范。

        四是树形象,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一要始终把公正廉洁执法作为本质要求,始终保持对自身腐败问题的零容忍,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坚决查处审判人员腐败问题,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二着力打造立案信访大厅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了立案信访大厅从导诉、立案到案件信息查询、信访接待  “一站式”服务。实行电话预约立案、网上远程立案、对行动不便的上门立案和无假日立案等措施,切实解决群众立案难问题。推广“首问责任制”,即首次接待当事人的立案法官应负责完成全部立案手续,不得以各种理由推诿。设立判后答疑工作室,建立主审法官、审判长责任制和合议庭、主管院领导联合答疑负责制,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解疑释惑,增强当事人对诉讼结果的理解和认同,促使息诉罢访。同时,为加大诉前调解力度,我院选派审判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到立案大厅做诉前调解工作,对前来咨询或要求诉讼的群众,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或解答。仅今年前半年,延川法院立案大厅共接待群众来访937多人次,解答法律咨询593人次,诉外调解案件83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36件;三定期开展“双评”活动。为了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结合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延川法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新期待,深入开展了“群众评议法院、群众评议法官”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回访案件当事人、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法院开放日组织评议等活动,以此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的印象、评价,深入了解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双评”活动,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