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中山图书馆馆长高巧玲:让群众共享“精神食粮”
艺术家罗丹说过:“现代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爱心!”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位女性,从2005年到现在的十几年里,她的工作时间占到百分之九十,对自己的职业几乎投入了全部的爱心,她就是延安中山图书馆馆长高巧玲。
高巧玲近一米七的高个子,留着干练的短发,说话开门见山,语速很快,一看就是个“泼辣”的女人。提到工作,她说:“图书馆就像自己的孩子,要呵护关爱,才能茁壮成长。”
定制度 改旧貌
每天早晨,当许多上班族还在家里梳洗打扮的时候,高巧玲已经快要走到单位了。
十几年来,高巧玲总是每天第一个到单位。一到单位,她就穿上工衣开始打扫单位卫生。“有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才能有好的心情工作。”卫生打扫干净后,其他职工陆续按时到岗,然后在图书馆门口做早操。曾经学过体育的高巧玲认为,好的身体才能干好工作,用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来干文化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高巧玲是2005年3月初任职到图书馆的,当时图书馆的状况让她有些沮丧:职工上班懒散被动、单位经费短缺、馆舍破旧不堪、可供借阅的馆藏书籍报刊少的可怜,读者一天也见不上几个……
“不行,一定要有所改变。”高巧玲先后制定了包括按时上下班、组织开展业务讨论的12项规章制度,要求职工们严格按制度办事。同时,含组织职工外出参加专业培训,邀请专家上门授课,举办业务知识竞赛等,想方设法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高巧玲带领骨干人员加班加点,将图书馆珍藏的具有很高史料研究价值的古籍整理出来。整整一个月,1962种共2.1万册的古籍全部整理到位。这批文献的科学化、系统化整理填补了陕西省古籍史的一大空白,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又一个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在高巧玲的努力下,目前中山图书馆馆藏由23万册增加到27.8万册,年均新增4500余册;阅览坐席由80余座增加到300余席;报刊有50种增加到120种。年接待读者14万余人次;借阅图书9.2万余册次;开辟12个流动书屋,50个流动服务点……
好文化 民共享
“走,到图书馆听讲座去。”最近,延安市民有了一个新的学习园地。为了让广大市民能听到高质量的讲座,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高巧玲经过长达半年的精心准备,在图书馆开办了“中山书院大讲堂”,聘请40多名客座专家,每月举办两场公益讲座,每次讲座都有上百人参加。
“好文化要全民共享,图书馆应当成为广大市民的必需品,走进千家万户。”从2008年,高巧玲率先响应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启动了“中山杯”摄影大赛、征文大赛、少儿绘画大赛、“中山书院大讲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利用馆内现代化数字设备为中老年市民提供电脑培训服务,利用文献资源在节日期间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建立中山图书馆网站,实现全馆馆藏联合编目、借阅、检索一体化管理;同时,她抓住各种机遇,开展进两会、进学校、进乡村、进军营等活动,不断拓展图书馆服务范围,服务社会各界群众。李渠镇残疾人惠志宏曾给高巧玲写了一封感谢信,是图书馆开展的一次送书下乡活动,给他提供了养殖方面的书籍,让他受益匪浅。一年后,惠志宏的2只羊发展到28只,第二年发展到50只,让他走上路致富之路,为此特向高馆长表示谢意。
上台阶 载誉归
2012年11月22日,伴随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优美旋律,高巧玲踏上了中国图书馆学会“2012年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颁奖典礼的红地毯。全国3920个图书馆中,仅有8人获奖。典礼对她的颁奖词是:“高巧玲,一个革命老区的女儿,秉承着革命老区的激情,践行着图书馆人文化的自觉,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彻底改变了所在图书馆的面貌,为基层群众送去了可贵的精神粮食……”
在高巧玲的办公室,可以看到她参加各项活动的代表证连成一排挂在墙上,厚厚的荣誉证书堆满书柜,十年风雨兼程,她经历了艰辛,付出了汗水,但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在她的带动下,中山图书馆多次活动省、市、区“先进单位”,“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十星级文明单位、文明标兵单位等荣誉,成为延安市文化战线的尖子兵。
“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还可以做的更好些。”每天下班,当所有的职工都离开了单位,高巧玲才走上了回家的路。她知道,脚下的路还很长……
(责任编辑: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