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妇联引领梁家河村妇女创业纪实
地处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方向一条小山沟里的梁家河村,自然环境恶劣、交通闭塞,村民生活一直落在全县的后边。十六年来,延川县妇联先后通过“中/比项目”支撑、“母亲水窖”带动、“妇女之家”引领,使村里妇女变成了发家致富的生力军。截至目前,该村栽植红枣300亩、苹果400亩,发展养殖大户33户,人均纯收入达到8300元,一跃跨入了延川县经济发展一类村,实现了她们多年的致富梦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比项目”支撑,打开妇女心结的“激活码”
梁家河是一个古老而贫穷的山村。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初,北京知青习近平看见房东大妈常常被煮饭的柴禾和点灯的煤油所困扰,于是萌生了一个“取火”之梦,没过多久,村里的沼气办起了,温暖了土炕的希望,照亮了这个小小的山村。
然而,这个北京知青离开这里3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20年了,全国许多地方都日新月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这个村庄却依然挣扎在贫困线上,不少家庭还靠吃救济维持生活。到了跨世纪之交,村里的男劳力多数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妇女们难以进行农田耕作,看看孩子,谝谝闲串,就是一天,村里的发展一直停止不前。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延川县启动中国/比利时妇女发展项目,负责该项目的妇联主席刘春艳,首先瞄准了这个村子,她多次骑着自行车进村进行宣传鼓励,与村上几十号妇女面对面座谈,心贴心交流,用一颗火热的心溶解凝结在妇女们心中的块垒,焕发起她们发家致富的欲望。于是村里开了个妇女扫盲班,随后对她们进行培训“充电”。为了让妇女们确实掌握实用技术,在讲授的同时,带领她们到种植和养殖的示范点参观学习,并让她们进行实际操作。几个月下来,村里许多妇女取得了“真经”。在妇联的支助下,有条件、敢于开拓创新的十几家,有的开始大棚种植,有的开始大棚饲养,初步形成了“培训一人带富一家,创业一个带动一片”的格局。
袁玉兰是村里第一个开始搞大棚饲养的专业户,她第一年养了1000只鸡,算了一账,一年下来纯收入两万多元,在当时是普通农户收入的十倍。看到这个收入,一些观念陈旧,不接收养殖的妇女泛了红眼病,第二年主动开始搞饲养,有个叫王润梅的女青年,丈夫进城绑钢筋,一个人悄悄在家养了30多头猪。一年来下,丈夫挣得8000多元钱,而她却收入了18000多元,比她男人硬硬超出了一万元。
在梁家河村路边有个小卖部,我们进去买水,一见卖货的那个大嫂,县妇联的同志介绍说:“她就是村里的养猪状元,叫霍翠莲,一茬养120头猪,收入咱们三个干部她也不换。”有人会问,那她为什么又要开这个小卖部?原来是村里要修建知青体验区,把她的基地征收了,她没法开,才办这个门市。当我们问她养猪的经历时,她感慨万千,说她养猪的第三年,全国流传瘟疫,一茬猪80多头直死光。这几年刚刚挣了点钱,可这下又弄不成了。她说,她寻思着还要养猪,这门技术不能丢了。我向她撬起了一个大拇指,她却向我呤了两句诗:“猪路漫漫败不惧,而今迈步从头越。”逗得我们大家都笑。
老支书石春阳介绍说,中/比妇女项目对他们村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妇女们以自己的能力带动了家庭致富。他说这个项目在他们村执行了5年,但从项目的策划,立项到执行完毕,前后费时近十年。说句公道话,现在新的养殖大户,也是受那个影响才发展起来的。从头至尾负责这个项目的刘春艳语重心长地说:“是啊,这个中/比妇女项目,使村上妇女学得了真本事,得到了经济实惠,同时也使她们获得了思想的解放、视野的开阔和意识的改变。那确实是打开妇女群众心结的一个‘激活码’”。
县妇联主席刘春艳是梁家河村的包建领导,她时刻关心着梁家河村的发展。她用一周的时间,跑遍了梁家河的山山峁峁,发现村子上边的穆军塬有500亩良田,认为种粮食作物收入小,有点可惜,发展枣树、果树增值空间大。于是配合村班子提出了“林果上山、种植下川、养殖进小区、沼气做纽带”的循环发展思路,首先在穆军塬上了300亩枣树200亩果树。但由于缺水,实际生产困难巨大。针对这一现象,她争取“母亲水窑”项目,在穆军塬建了一个大型集雨水池,运行三年来,可满足全村80户农民300亩枣园、200亩果园灌溉、打药等管理需求,而且辐射周边村庄贺家河、穆军塬两村30户群众120亩枣果业用水的需求,为农民产业增收发挥出极大的作用,深受当地农民群众的欢迎。据了解,该项目投资40.98万元,2011年5月底开工,7月底完工,历时两月,建成了高标准、高质量的三级过滤集雨水池,硬化积雨面积775平方米,沿路浆砌石护坡120平方米,砖砌护坡51.2平方米,建泵房一个,采用压泵取水,泵房外砖砌花栏22.5米,边畔植树165株,立功德碑一块,刷固定标语两处。
在这一项目的带动下,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看到了发展的希望,纷纷回家经营枣树、果树,还有个别青年,由于没有土地,就在养殖上开始做文章,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现在34岁的乔巧云就是其中的一家,她在自家的坡底的坝滩办了一个养鸡场。我们去时,她正收鸡蛋,一对双抱胎儿子拧在她的屁股上,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妈妈颤动着双手,也在那里慢腾腾地收着鸡蛋,她家现在有两棚鸡,5000多只,一天能产2000多颗蛋,男人梁世雄主要负责进料和销售,每天都要进城,加工饲料、上食、刮粪主要靠她。乔巧云给我们介绍说:“鸡多了,一个月就吃4万元的玉米和饲料,一天可收入2000多块钱。顺利的话,一年可赚20多万,像如去年,由于雨灾原因,鸡死了一半,损失大了,也赚不了多少钱。现在鸡场已投资60多万了,我打划明年再加一个棚,有了规模,才有效益。”县妇联的同志对她说:“辛苦你了”,她却笑着说:“给自己干事,累是累,但快乐着。”当我们问起她在那里学的养鸡技术,她说:“没出去学,都是我七妈教的。”后来我们了解到她七妈就是袁玉兰。
就是这个袁玉兰,带我们到穆军塬山上参观她们的果园、枣园、以及“母亲水窖”的工程,站在她的园子里,我们了解到,她的果园有6亩,主要品种是红富士,今年苹果长势喜人,结得多,个又大,而且全部套了袋,肯定能卖个好价钱。粗略估计产个6万斤左右,收入个10万块钱不成问题。当听到这个数字时,我有点惊喜,我说你一年收入有我两年多了,她笑着说:“人勤地不懒,不怕你笑话,我们农民这几年可有活法了。”她人快嘴快,我对他有点羡慕,刘春艳主席对我说:“你别看她是个女人,本事可大了,这十几年来,他先养鸡后养猪,现在又发展苹果。干一行,爱一行,干什么都干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我问她为什么要转型,她说:“我的养鸡场地小了,没有发展空间,就改养猪了,我每茬养80头猪,一年收入七、八万,可我老汉病了,没人伺候,一个人忙不过来,只好收拾了,去年我老汉还是走了,现在我上有一个92岁的老母,下有一个儿子还没成家,我的担子还很重,你说这要钱处多,我必须好好的务劳这块园子。”妇联的同志说:“这个袁玉兰,现在自己不搞养殖了,可也消停不了,还不时要给村里年轻的养殖户去指导。”我指着袁玉兰说:“那她们给你多少报酬?”她说:“收什么费,都是一村一院的,我做不下那号事。”我说:“劳动付出了,挣点钱没什么不对的。”她说:“我不会讲大道理,但我认准一个理,我是党员,县人大代表,我有责任做好这个榜样,为了乡亲们致富,只要能帮忙做的,我愿意全力以赴。”
今年7月24日,省妇联主席井剑萍到梁家河参观了“母亲水窖”工程和塬上的果园,并听了村民的汇报,深有感触地说:“这个‘母亲水窑’做的好,不仅解决了枣农果农的用水需求,没想到它还有这么多的功效,确实带动了一片,激发了许多妇女干事创业的热情,以我看,它已成了咱村民致富的‘助力台’了。”
“妇女之家”是传递信息的纽带,情感交流的平台,诉求表达的渠道,化解矛盾的机构,文化活动的场所。梁家河村“妇女之家”于2011年通过了妇女之家的精品点验收。县妇联以开展培训文体、家庭读书等活动为载体。定期在村里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家庭教育等专题讲座,农闲时开展手工艺术制作和体育文化活动,切实提升了妇女群众的幸福指数。
据了解,梁家河村现已架起了沟口跨河大桥,完成了沟口景观工程项目。新建了1个大型养殖业粪便沼气处理项目,沼气管道铺设到了每家每户,村里修建了垃圾台,硬化了入户道路,改造了68户住宅。电视电话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和沼气能源入户率均达到100%。如今村里结合知青文化体验区的建设,12户村民修建了“农家乐”。计划到“十二五”末,力争建成生态农业种植示范区,标准化养殖产业区、知青文化体验区,实现村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
结合这一目标,为实现妇女幸福梦想,县妇联组织村里妇女学习习近平主席的“四封复信”,激励妇女们增加自信心和创业的勇气。今年7月底,邀请知名民间艺术家郭如林等到村举办了手工艺品培训班,培训40人次。8月初邀请文化管干部到村进行文化娱乐培训,其中包括扭秧歌、唱红歌、跳广场舞等。并为文艺宣传队配备了各种演出服装道具,使梁家河农民的业余生活得到了充实。同时,针对村枣果业种植情况,于8月底邀请县专业技术人员,对枣果农进行了技术培训。计划在今年年前,对村里妇女进行文明礼仪培训,进一步提升妇女们的综合素质。
目前,在村内推选出一些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尊老爱幼、邻里友好、教子有方等方面的优秀代表,用漫画和文字将其优秀事迹在村内院落的围墙外做成“最美长廊”,以起示范带动作用,传递家庭文化的正能量。
今年县妇联,按照“六有”标准指导梁家河的妇代会进一步完善了“妇女之家”档案,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成立了文化宣传队和综合服务队。负责该村的各项政策的宣传、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各种纠纷的调节、环境卫生的整治、邻里之间的互助,以及村内各种活动的组织等等。“妇女之家”阵地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装修,目前正在施工当中。
通过“妇女之家”的引领,村里的变化突飞猛进,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营造了一种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村里妇女们高兴地说:“有了‘妇女之家’,我们和城里人没什么差别,过上了连作梦都没敢想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