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延川县梁家河村民因和习近平情谊成名人
2月25日,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村民吕侯生在家中。
【回访人物】
吕侯生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村民,当年曾与习近平在窑洞住了两年多,今年2月习近平陕西调研曾看望他。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基层调研考察,与居民、农民、教师、老党员等普通人交流。
这一年,这些普通人的生活有了哪些新变化?他们反映的问题是否解决?他们又有何新期待呢?
新京报记者对 新闻 中的那些普通人进行了回访。
太阳晒进小院的时候, 陕西 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村民吕侯生通常会掀开窑洞的门帘,双手插进灰色大衣的口袋里,拖着那条安了假肢的右腿,在院子内外来回走动。
最近,吕侯生家的院子里,多了不少来来往往的外地人。
“是。”他答。
2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七。这是吕侯生和游客之间的对话。
类似的对话,每天都在重复。在梁家河村民、延川当地人和外地旅客的眼中,吕侯生俨然已是名人。这位60岁的陕北农民再次走进公众视野,源于半个月前的一场重逢。
那是2月13日,吕侯生站在院子中间,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拉话(陕北方言,即聊天)的场景,出现在了央视新闻联播的视频里。这是十八大以后,吕侯生第一次见到习近平。吕侯生又一次出名了。
故居
曾和习近平一起睡土炕
人们慕名来到吕侯生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个院子里的知青故居,曾是习近平生活过的地方。对国家领导人生活足迹的好奇,促使一波又一波的旅客接连而至。他们大多是带着孩子全家出动,“从哪儿来的都有”。
事实上,站在梁家河村的主干道上望去,吕侯生的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与一些村民家的红色大门比起来,石头砌成的门墙和木质的大门甚至显得有些不起眼。
院子里,三孔窑洞依山而建,整体色调呈土灰色,不多的亮色是成串的红色辣椒和大穗的玉米。稍有些不搭调的是,门口摆着装有两个消防栓的红色盒子。“这窑洞现在是文物了。”吕侯生说。
推开窑洞最东侧一扇斑驳的木门,右手边是摆着几床被子的土炕。煤油灯、搪瓷茶杯、旧式茶壶、泛黄的红色娘子军海报……从屋里的摆设来看,人们在尽力复原当年的场景。
40多年前,就在这孔窑洞里,习近平和吕侯生一起住了两年多。那时的习近平不会做饭,吕侯生就“做些面条、稀饭、窝窝头”。夜里,习近平总是点着煤油灯看书到12点多,不识字的吕侯生便也坐在土炕上,抽着卷烟陪他看书。
从习近平来过之后,甚至是大年初一,都有许多人来到吕侯生家,站在知青故居前端详。有时,吕侯生会被热情的游客从屋里拉到外面来合影。
“习近平来之前,你知道吗?”“他还会不会再来?”“他插队的时候,就和你一起住在这个窑洞里?”人们对这个貌不惊人的老人充满了好奇。通常,说话带着浓厚陕北口音的吕侯生,会用一两句话简短作答。
他并不热衷于谈论自己和习近平的情谊。这个春节,他甚至破例去西安的儿子家过年。“来的记者太多了”,他希望低调一些。
治病
曾经两次给习近平写信
多年前,吕侯生就因受习近平资助,数次前往福州治疗腿疾而受到关注。当时,有不少媒体对此进行报道。吕侯生也因此成为延安“市上领导都知道”的人。
1994年,一块从窑洞顶部掉落的石头,在砸中吕侯生右脚背的同时,也转动了这个陕北农民命运的齿轮。
在经历了脚踝流脓、骨髓坏死之后,吕侯生被确诊为骨髓炎。他开始辗转于延川县和延安市的医院。两个星期很快过去,钱像打水漂似地花出去。
“那是这辈子最难的时候,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坐在窑洞里的土炕上,吕侯生吐了口烟,喃喃说。他的老伴邓爱芳插话说,“当时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都在上学,哪个不得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