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城市都留下了不少“奇奇怪怪”的建筑。“马桶盖”、“秋裤”、“内衣”等,不断地刷新着我们的“三观”。
建筑的造型其实就是建筑的美学问题,“奇奇怪怪”的建筑意味着建筑在形式上不符合人们通常的审美标准。在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里,建筑的美不仅有单体建筑的美,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一种整体的和谐中。在中国当代城市设计中,许多建筑,尤其是一些大体量的标志性建筑却只考虑个体如何出奇制胜,而不考虑周边的环境,各显神通,以突出自己的个性为特点。
在接受一些前卫建筑师的作品时,当代中国已显示出比欧美国家更超前的姿态。西方前卫建筑师带来的是他们的文化以及他们自以为先进的建筑理念,在这种带有强迫意味的观念输入中,我们失去的是民族的建筑文化。民族文化并不是封闭的,东西方文化也没有优劣之分,但是,文化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贵、最为本质的灵魂。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虽然不是“弱势”文化,但由于在近代史上的落后,加之当代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中国建筑领域既缺少对世界现代和后现代建筑潮流的客观理性认识,对中国本土的建筑文化又缺乏深厚的功力,当改革开放后,欧美的建筑潮流一拥而入时,一些并不成熟的建筑师不免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事实上,中国城市的大规模建设,给中国建筑师提供了众多的设计机会,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弱势”的地域文化应努力激发内在优势与活力,明确发展方向、强化自强意识,化被动为主动,留住自我创造力与竞争力,避免淹没在世界“文化趋同”的大潮中。(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