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 校长谈读书

07.09.2021  11:53

   编者按

  又是一年开学季,欢声笑语与琅琅书声再度在校园里响起。

  新学期,该如何度过?新征程,该如何起航?新期待,该如何实现?

  为此,本报特推出“开学季,校长谈读书”专刊,邀请我省十余位大中小学校长,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子,就树立远大理想、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选择优秀课外读物、营造良好阅读氛围等话题,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感悟,以期向莘莘学子传递正确的治学、成才观念,激励广大学子不负韶华,好读书,读好书,在学习与实践中淬炼成长。

   读书立志不负韶华

  如何完成好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历史使命,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应具有怎样的人格品质,值得每一位同学认真思考。

  担大任,强志气。当今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学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广大青年发出的号召,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志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热血青春参与和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明大德,强骨气。新时代的青年要铭记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自觉,在顺境中不骄傲不急躁,在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抵得住风浪的洗礼、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在各种风险考验面前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自信昂扬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篇章。

  成大才,强底气。对于青年人而言,离开了理想之“”、才干之“”,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学们在青年时代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在潜心求知问学中悟真理、明道理、懂事理,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提升专业能力,练就过硬本领。要着眼全面发展,既要有强健的体魄,又要有健康的心理,既要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又要有丰富的知识本领,实现自我人格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

  书是传承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的重要载体,读书是人类文明延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书明理。读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只有读书,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读书修身。读书是一个“存高远、去凝滞,忍屈伸、去细碎”的过程。读书可使人养成宽舒广博之气度、温厚和平之性情、飘逸洒落之胸襟、含蓄淡远之意境,是让人保持活力、成长进步的有效手段,是净化心灵、培养崇高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

  读书立志。无理则不明,无志则不立。青年学子当立为中华之崛起、民族之复兴而奋斗之志,在万卷书中探寻强国之路,在万里路上践行报国之志。

  (西安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白黎)

  青春与书是两个美好而关系密切的词。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读书学习的黄金期,阅读是一生的陪伴,因为好书能带我们走得更远,使我们获得真正的精神成长,我们的眼光、胸怀和心灵格局会升华,并生出强大的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与力量。

  人生至乐莫如读书。读好书、读经典,是心灵的净化、思想的交流、精神的洗涤、灵魂的升华。在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的当下,不仅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还要善于把读书学习所得所悟,转化为指导行动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多思善用、融会贯通,在读书与思考中提升境界,在学习与实践中淬炼成长。

  (西安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杨涛)

   品读经典砥砺精神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季节。青春时期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导航青春,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阅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自觉将自己的人生和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过程中,成长成功、成人成才。

  阅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健全人格、汲取人生成长正能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作家们,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光辉思想,更以其身体力行的伟大人格魅力,跨越历史的天空,成为我们人生的导师。

  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著作,特别是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系列重要论述,是青年大学生导正人生航向、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担当作为的青春必修课,有益于青年大学生把握规律、规划人生。

  (安康学院党委书记丁巨涛)

  时光飞逝,2021年开学第一课如约而至。

  这是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新的学期,希望大家在校园里能够青春做伴好读书,开启一段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这是一场青春与伟大的相遇。同学们躬逢盛世,要不断挑战自己,拓展自己的边界,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愿同学们不懈努力,在学校奋斗的时光,终将成为你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更是一场历史与未来的衔接。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学成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青春奋斗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程书强)

   与书为友明理增智

  读书是我从小到大的爱好之一。

  小时候,我从书中认识世界。那个时候没有电子产品、没有游戏厅,有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和想要改变自己生活的向往。于是,通过读书,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内心。

  长大后,我从书中汲取力量。那个时候假期没有游学、没有旅游,有的是从路边书店借来的各种图书,数着日子也要读完。于是,我在不断阅读中得到进步与升华。

  现在,我与书为友。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在生活中感到彷徨,我都会通过阅读让自己保持宁静。于是,我的内心变得勇敢和强大。

  书充盈了我的内心,书开阔了我的眼界,希望孩子们也能够真正爱上读书。读书非一日之功,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到达幸福的远方。

  (西安外国语学校校长吕菲)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读书,能够培养我们的气质和才干。

  对于新时代的中学生而言,读书可以提高分析、概括、想象、推理、判断等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阅读能力将决定孩子的未来。要引导孩子们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书香,让读书成为一种必须、一种常态、一种习惯。当然,我们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要读懂生活这本无字书,开阔视野、拓宽境界,走好漫漫人生路。

  (西安工业大学附中校长骞军荣)

  青少年如初春之朝阳,当用脚步丈量远方,以阅读充盈心灵。读书并不是为了雄辩与驳斥,而是为学会独立思考并始终保持清醒,避免轻信和盲从。

  古往今来的中外经典名著让我们在阅读中涵养性情、修为人格;文史哲类书籍让我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人生、关照心灵;名人传记让我们在阅读中汲取力量、树立志向;科普类作品又可以让我们在阅读中突破思维、迸发创新活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对于个人而言,缺少了书本的滋润,思想会变得贫瘠,精神世界沦为一片荒漠;对于国家而言,全民阅读水平关乎民族未来的发展。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希望同学们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热爱书籍,享受阅读,品味人生。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校长刘俊博)

   科学引导播种希望

  读书,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事情;阅读,是校园里最靓丽的风景。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塑造一所学校的形象和风格,它会赋予学校独特而高雅的气质,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创建书香校园,对于带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有重要作用。对于如何建设书香校园,我有几点思考:

  第一,充分发挥智慧图书馆的实用功能。全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资源丰富、格调儒雅、环境舒适的开放、共享式图书馆,给同学们提供更多自由阅读的空间。

  第二,打造润物细无声的校园人文风景线。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说话,让每一处走廊、每一面文化墙、每一间教室都飘散书香,引领学生更好地走进“阅读”中。

  第三,营造教师队伍浓厚的读书氛围。要打造一支爱读善教的教师队伍,倡导教师多读书、多撰写笔记、多交流读书心得,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展示教师读书成果,带动学生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

  第四,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读书氛围浓的班级,学生会自觉读书。我们可以建设好班级读书角,举行班级读书会,让学生参与读书交流,展示个人读书成果,分享读书的经验方法,树立读书先进榜样,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西安市第六中学校长王坤)

  “双减”政策的落实,让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更多了,如何安排这些时间,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利用这些时间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也很有必要。

  应强化对中小学生阅读的研究与指导,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要组织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使学生喜欢上阅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享受阅读的乐趣。

  我们准备在这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语文教研组为主体成立专家组,参照教育部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结合实际,向学生推荐经典类和前沿类的优秀读物。同时,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鼓励在教室设置图书角、图书柜、小书箱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孩子们的阅读体验。

  (西安市第四十八中学校长徐学风)

  人类积累的书籍早已汗牛充栋,人类谈读书的书籍和文章也早已汗牛充栋,读书的意义和乐趣被人们无数次地重复。

  但是,我们仍要向青年学子不厌其烦地重复读书的意义和乐趣,相信总有一些学子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一头钻进知识的海洋。要组织一些读书会、分享会,多建图书馆、阅览室,多办一些书店,相信总有一些人会因此爱上阅读。

  读书更须从娃娃抓起。中小学校应该利用“双减”和实施课后服务的政策,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走进图书馆,走进阅览室,走进书本,从小培养读书兴趣和爱好,掌握终生受用的读书方法。

  (旬阳中学校长华开锋)

   因材施教优质阅读

  阅读可以使人开拓视野,明理增智。阅读习惯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开展了多元化阅读活动,在活动中凸显“共读”和“分享”。

  我们坚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共读,实现以学生阅读为主体,随时随地生发阅读共情。

  课堂之外,共读共情的实现方式就是分享。阅读的过程是输入,分享是输出,只读不分享的阅读是不完整的阅读。常态化的校园午间共读分享时光,以班级为单位,孩子们或读、或讲、或演,有个人的、小组的、同伴协作的。

  学校倡导家庭晚间共读分享,让亲子之间的陪伴更有乐趣、更有质量。针对儿童年龄特点,我们还在小学低年级开展绘本阅读与创作,孩子们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丰富想象创编绘本,视角、言语、绘画的笔触都特别有趣。

  共情阅读让阅读在最真实、最需要的情境下开展。自然阅读、乐于分享、形成习惯、促成情怀生发,这就是我们追求的阅读教育理想。

  (雁塔路小学校长胡兵)

  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训练科目,许多孩子正是在阅读中建立起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如何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孩子们热爱阅读,是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

  我们以阅读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为基准,开展“三部曲引导法”,致力将少儿阅读的能效最大化。

  在阅读前阶段,将小学生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做成书牌挂在校园绿植上、凉亭下,希望孩子们步入校园目之所及皆是好书,产生读书的愿望。

  在阅读中阶段,寒暑假期间,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为孩子们推荐书单,并通过录制小视频、有声书等新媒体形式进行导读,与孩子们共读好书,鼓励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将读书心得录制成视频进行分享。

  在阅读后阶段,围绕绘本阅读与教学,开展绘本教学与研讨、绘本“漂流”、阅读分享、绘本创编等活动,并设计装帧印制成册进行展出。让孩子们不仅有“知识输入”更有“分享输出”,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碑林区实验小学校长张琪)

  人的精神成长与阅读相伴一生。精彩的阅读,就是以知识为伍,与大师对话,与真理为友。

  理想的阅读是分年龄和阶段的,但无论哪个阶段,都应该以兴趣为先导,思想为主线,理解为核心,阶梯化推动。小学一、二年级倡导绘本阅读,以儿歌、童谣、短小的童话故事为主,出声读,读得绘声绘色,理解也就到位了。三、四年级,由童谣类向科普类、文学类书籍过渡,无声默读,用心揣摩,深入思考。五、六年级则以名著阅读和主题阅读为主,边读边思,评点批注。

  创造条件,让孩子能随时随处接触到书籍,亲近书本、以书为友,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是我们馈赠给他们最好的礼物。通过阅读,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自己理想的天空展翅翱翔,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

  (建国路小学校长王建)

   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阅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点燃我们实现理想的希望之火。

  孩子们越读书就越知道该读什么书。为了培养孩子们读书的习惯,我们开辟了“校园图书角”,将图书室的藏书请到大厅的廊柱间,按年龄分类别放在学生们触手可及的高度,使学生在校园生活里潜移默化地吸纳传统文化精髓,真正将文字育人的理念渗透在校园生活的点滴里。

  此外,学校还多途径、多方面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学校举办读书知识竞赛、故事会等读书活动,在校园内张贴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营造温馨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碑林区永新小学副校长叶文婷)

  读书未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是却能实实在在地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从古到今,书卷气都是一种迷人的优雅。

  书卷气哪里来?是通过长期的阅读从人的灵魂与骨头里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如果穷年累月,一襟风尘,满面烟火,人就真的是俗不可耐了。相反,书乡浸润日久,则见识广阔,气质高雅。长此以往,怎能不氤氲在浓郁的书卷气中呢?

  驻足于书桌旁,流连于书柜前,触摸书卷的芬芳,倾听文字的旋律,享受阅读的快乐。随着岁月的加增,读书人的心胸渐渐孕育出一股典雅含蓄的气质,如风轻拂,如雨滋润。这是书卷气的潜移默化,是内在的灵秀与深厚的修养通过容貌形体的自然流露。

  (何家村小学校长吴巧妹)

  人要读书,读佳作、读精品,精神才能成长,精神基础打好了,将会影响人一生的生命质量。小学生是否真正热爱读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的引导。因此,学校和家庭有责任为推广阅读尽心尽力,做一个为孩子心灵点灯的人。

  我们通过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积极创新、持之以恒”的阅读教学活动,构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课授课模式,建立“学生阅读成长”记录册,以课上阅读、分享、摘抄等形式,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范围的拓宽、阅读实效的生成。

  学校还开展文化传承和经典诵读活动,引导孩子们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在诗词中感受快乐。

  (碑林区沙坡小学校长贺莉萍)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陈志涛整理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