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足马力生产 创造美好生活

24.01.2022  09:52

  抓生产1月21日,金股份金属分公司一线工人在操作轧制设备。记者沈谦摄

  1月21日,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入驻单位——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旗下金钼股份金属分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忙碌景象。公司总经理任宝江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一直住在办公室,连日的疲劳却掩盖不住他脸上的喜悦。2021年12月20日至2022年1月20日,企业产量同比增长155%,销量同比增长138%,创新高。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金属分公司为何能取得如此喜人的业绩?

  任宝江回忆说,2021年12月中下旬,企业订单多,生产任务重,但这时西安的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按时给客户交货,不影响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果断决定,在500多名员工中抽调220名骨干,安排住在厂区,同时加紧收购原料,准备了充足的生产资料。

  2021年12月23日,220名员工入住企业,其中190人是生产一线员工。现在190人要干原先400多名一线员工的活,怎么干?于是企业推行“一岗多能”,一名职工承担起多个岗位的工作。

  1月21日20时,金属分公司钼粉分厂的一线工人王雪峰刚刚下班。特殊时期,他现在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前他的岗位是在钼粉生产一线,如今施行“一岗多能”,他还要兼顾设备检修、产品包装等岗位的工作。

  王雪峰说,以前每天3班倒,每天工作8小时,现在每天2班倒,虽然辛苦,但是看到在这特殊时期,企业订单饱满、效益提升,个人再苦再累也值。

  据了解,金属分公司是金钼股份整个钼产业链的终端生产单位,产品处于钼系列全部产品的最高端,特别是金属分公司下属的板材事业部,生产的都是高端产品,产品包括LCD、LED、OLED、柔性OLED等显示器用的高纯钼溅射靶材产品。2021年至今市场订单饱满,产品销售很旺。

  由于靶材产品定位高端,加工工序繁杂,加工流程也较长,整个生产流程包括装粉、压型、烧结、轧制、切割、机加工、检测、包装等10多个作业环节,所有作业环节涉及40多个功能性岗位。按照传统的岗位配置模式,这样的生产线要实现连续3班倒作业模式,通常最少要配置160多名各类操作人员。

  但受疫情影响,现在生产线上只能用40名一线作业人员替代原先的160名一线人员。企业能够做到这一点,得益于企业大力推行“多能工”模式,即“一人多能、一人多岗”,鼓励一线作业员工多学技术,多掌握作业技能,每名工人最少能适应10个岗位。正是这样的理念,让企业在此次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显得从容不迫。实践证明,“一岗多能”,大大提高了企业人员使用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任宝江说,疫情期间,很多客户纷纷打电话询问,担心订单会受到影响。但企业通过实施“一岗多能”,使生产设备24小时不停,保证了产能。如今,企业的订单交付率达到100%,不仅没有让客户流失,反而增强了客户对企业的认可和信任,疫情期间还新增了3家客户,为企业后续稳定发展、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记者沈谦)

  菜市场重现欢声笑语

  严防控1月23日,在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万达购物中心入口,市民扫码、测温后进场购物。记者袁景智摄

  “青菜每斤1.5元,鸡蛋每斤5元,香菇每斤7.5元……”1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西安市新城区的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行走其间,虽不似往日熙熙攘攘,却也能感受到久违的人声鼎沸。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付款成功提示声以及市民相互打招呼的声音此起彼伏。

  随着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新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逐步有序恢复全区生产生活秩序。

  菜市场是最能反映群众生活烟火气的地方,必然也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最先有变化的地方,这里展示着城市最真实的面貌,集合了最真实的民生百态。

  作为西安市五大蔬菜批发市场之一,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主要开展蔬菜、粮油、副食的批发、零售业务,除满足西安市居民及周边区县群众的需求外,业务还扩展到西北五省及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是西北五省“南菜北运”的大型中转站及蔬菜批发集散地。

  市场门口的通道被围挡隔成两个通道,右边是入场通道,左边是出场通道。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入场人员必须扫码,经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测量体温方能进入。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调整,从昨天开始,前来购物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我们会严格查验核酸检测报告、定时全面消毒并控制人流量。”市场负责人程战强一边介绍着市场的防控政策,一边带着记者在市场里逛了一圈。记者了解到,这里蔬菜、水果、肉类、海鲜、调味品等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实惠,物资供应很充足。

  在程战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市场中间的大肉区。灯光照射下,各类新鲜的肉品鲜红透亮,十分诱人。“五花肉每斤13元,腿肉每斤12元,排骨每斤20元……”商户康秋霞和丈夫热情地招呼顾客。作为重点民生保供档口,虽然疫情期间档口并没有停业,但对他们来说,这几天还是有明显变化。“前些天主要是社区统一配货,现在来买肉的市民多了。”康秋霞说,由于这两天供应充足,销量增加,所以价格甚至比疫情之前还要低一些。

  作为疫情期间的“奢侈品”,鱼虾等海鲜品是很多市民怀念的“一口儿”。海鲜摊位旁边,围着不少挑选海鲜的市民。摊主说,他的海鲜摊位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进一步调整,重新开始营业的,生意很不错。

  市场出口处,记者遇到了满载而归的市民张先生。“我过来给家里买些吃的东西。瞧,我买了儿子爱吃的大虾和鸡翅,妻子爱吃的一些水果。”张先生高兴地说。

  市场内和周边,卖年货的小摊也不少。红红的灯笼、喜庆的春联、大气的“”字……置办年货的市民把对新年的美好期待一同带回家,期望来年红红火火。

  人间烟火气,最能抚人心。过去一个月,抗击疫情的每一天,背后都是1300万西安市民众志成城的坚守。今天,小小的菜市场里,这充满希望而又来之不易的热闹气象,是那些平凡而勇敢坚守的最好证明。(记者李宛嵘)

  守护健康我们一直都在岗

  暖服务1月21日,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屈光中心副主任李勇和患者沟通病情。记者张家祯摄

  “您好,请出示‘一码通’、行程码,再量一下体温。

  1月21日,一场大雪,古城西安气温骤降。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门口的疫情防控点,多名工作人员对进入医院的市民进行扫码登记和体温检测。

  距离门诊17时30分停诊仅剩不到半小时,医院里佩戴口罩的市民依然在有序排队就医。面对疫情形势好转后就医需求增加的情况,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自1月14日起进一步启动工作人员复工,保障市民群众就医。医院按照“防范区”“管控区”“封控区”分区域、分阶段制定不同的人员复工政策,对医务人员进行全面摸底流调,确保医务人员能及时到岗。复工当天,防控办工作人员对复工人员再次核验流调信息,符合要求者发放工作证明入院。截至1月20日,已有436名医务工作者分批次复工。

  “之前每天的门诊量只有不到10个人,近几天,门诊量已经达到每天四五十人。”近期的变化,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屈光中心副主任李勇看在眼里。临近下班,他仍在和患者沟通病情。

  “医院封闭管理后,我已经在医院待了一个月了,吃住都在这里。科室其余医护人员去一线,后方只留了我一个医生。”休息间隙,李勇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与患者线上交流的时间多了,“我和患者都有聊天群,群里大家都想提问。尽管有时候有的患者的问题很类似,但是我还是会一一解答。

  全院封闭管理,行政、后勤和医务工作者24小时留守医院保障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畅通就诊渠道,特别是为急危重症患者及孕产妇开放绿色通道;开通全天线上咨询及在线直播问诊……这是疫情期间,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的运行常态。

  面对就诊人员激增,预检分诊、患者等候等重点区域的压力增加的情况,医院调整了就医通道,适当分流人群,并在高峰时期,派出志愿者疏导人群;在人员相对聚集的地方设有劝导员,保证患者相对分散、不聚集,同时加强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科学管理,隔绝普通患者和发热患者的就诊通道,确保“两通道”通畅,保障医院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疫情期间,所有的眼科检查都没有断。自1月14日医院逐步复工以来,门诊量每天都在增加。以前眼底筛查都是预约制的,为了群众就医更方便,现在随来随做。”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视光中心护士长张乔告诉记者。仅1月18、19日两天,该院大差市院区门诊总量已升至近4000人次。

  同时,医院加开了一批门诊,细化专业。妇科、产科门诊由原来的2个增设为6个,开辟了专门的孕产妇陪人等候区,降低人员密度;超声诊断、医学影像等科室已恢复正常;制定门诊患者核酸采集管理要求,做好高峰时间段的应急预案;加强陪人管理,确保“一医一患一诊室” “一床一陪护”,为患者营造了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18时,医院开始进行环境消杀。“院感工作无小事,医院大环境每日消杀两次,病区的消杀按照疫情防控标准执行,全力保障市民健康。”负责消杀工作的脑电图医生张庆告诉记者。(记者张家祯)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