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访谈:当老师容易吗 听听安康教师们的心声
不“十项全能”,难当幼儿教师
从1983年踏进市幼儿园的大门,高秀琴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当了十多年的教师之后,她1999年转到行政岗位,直至成为市幼儿园的园长。看似不经意,岁月却已经过去了32年。
尽管经验丰富,对孩子也有着天然的爱心,高秀琴却连连感叹:现在的幼儿教师真是越来越难当了。
但在不少人眼中,幼儿园就是哄孩子的。只要把孩子哄好,不出事就行了,角色类似于专职的家庭主妇。现实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
高秀琴说,现在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除了从2011年开始按期实施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外,2012年教育部又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 展指南》,出台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树立全新的儿童观和教师观,从政策和国家层面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让幼儿教师感觉压力大的,还不止这些。“家长对幼儿园老师的期望值很高,认为老师应该是十全十美的。除了教好孩子,让他们吃好玩好外,还要保证孩子身体 健康。如果有了啥事情,一切责任都是老师的。”高秀琴说,现在的年轻父母,基本都是80后,孩子也就成了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得不得了。比如这学 期新生入园,孩子要进教室了,妈妈却站在门口流眼泪。老师除了要安抚孩子,还得安慰家长。
在园里教育照看孩子,是公众能看得到的幼儿教师。但公众看不到的那部分,其实才是压力源所在。高秀琴介绍,现在都要求幼儿园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小学化的 填鸭式教育,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所以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决定了她们有干不完的活。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老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在健康、语 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幼儿教育领域内,为孩子们进行活动设计、搞环境创设、撰写笔记或心得体会、给孩子填成长档案、自制玩教具等。一些与之相关的专 业技能,还必须具备。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幼儿教师还需要备课时,都会不自觉地笑。但高秀琴认为,现在的幼儿教育,不提前做好准备就已经没有办法上课。因为白天要进班工作,市幼儿园的集体学习和业务交流等活动,只能放在下班后,只有这个时候人才是齐的。
如今的双独家庭,有时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觉得力不从心,而一名幼儿教师得同时面对几十个孩子。“我们对老师有严格要求,自己心情再不好,面对孩 子都必须笑容满面。老师再怎样辛苦,不能表现在孩子面前。对那些存在个体差异的孩子,我们必须付出更多,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高秀琴说
“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是一个粉刷匠、油漆工、医生,或者营养保健师。即便如此,还是不能让每一位家长满意。”高秀琴提到,还有一个让幼儿教师觉得压力大 的,是安全问题。孩子入了园,年纪又小,老师再怎么小心,磕磕碰碰或互相撕抓都是不可避免的。有些家长很不理解,老师也觉得十分为难。
“我们确实很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虽然这只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联系着千家万户,关乎孩子一生的成长。工作三十多年了,也慢慢习惯了。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幸福的职业,虽然辛苦,虽然累,但老师有老师的快乐。”高秀琴最后补充道。
管还是不管,进退失据的困境
9月5日,星期六,胜利日阅兵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汉阴县漩涡镇乡村小学教师陈世辉,上午穿梭在县城的超市和文具店,下午四点提着大包小包赶上去漩涡的大巴 车。在凤凰山盘上盘下近两个小时,他才能抵达目的地。与城里的教师相比,他的休息日每次都少去了大半天,还要付出往返50元的车费。
收假前一天,学校并不开伙,赶到学校后他常常吃碗泡面填饱肚子。而这一次,学校恰好又停水了,他不得不到附近提点水回来。农村的水电不像城区那么稳定, 夏天经常会遇上停水限电的情况。有些农村学校水质很差,教师只能购买纯净水饮用,但这样的水最终还是通过饭菜到了教师的腹中。
农村学校以前硬件条件差,信息化与城区学校差距大,经过这几年的建设,校舍都“壮观”了起来,汉阴还准备给每间教室配上电子白板,给每位教师配一台电 脑。陈世辉说,如果这些都逐步实现了,农村小学和县城小学在硬件上的差距就很小了,但其所占有的教学资源仍不可同日而语。农村小学想出好成绩,必然要付出 更多的努力。
生活和教学条件差,教师都可以克服。陈世辉觉得农村教师最苦的还是学生难教。农村留守儿童多,几乎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比较差,而且农村家长的知识层次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整体上不如城里。老师一边受学生的气,一边受家长的气。
在城区,家长辅导、监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在农村,不管有没有能力,大部分家长都不愿给老师搭把手。陈世辉说,城区的老师有时还批评 家长对孩子管教不严,这在农村简直是天方夜谭。很多农村家长的理念是——如果要我来管,国家养着老师干啥?在他们眼中,学校是人才流水线,这端送进材料, 那端就要出来成品。
难教之处还在于难管。教育还要不要惩戒?这是农村教师最大的困惑。按照朴素的理解,学生正在接受教育的阶段,而纠正错误行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仅靠谈心 说服作用有限,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老师的头顶,但其判断标准非常模糊。陈世辉说,社会和家长对老师缺乏信任和理解,似乎只要孩子不高兴的 就是体罚。现在很多老师连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都不敢了。但如果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对有责任心的老师来说,这也是一种精神煎熬。
别羡慕,老师的长假并不长
教师一年有两个长假,不是很令人艳羡吗?市初级中学教师佘锋微笑着摇摇头,这个暑假他过得并不轻松。
上学期刚结束,他参加了中考阅卷,新学期临近,又花了两三天筹备开学事宜。如果说掐头去尾,长假依然可观,但除去他暑期参加两次培训所占去的16天时 间,长假顿时缩水得有点寒碜了。除此之外,他还要完成学校安排的思想政治学习心得、课题研究、读书笔记等自学和教研任务。
其实,现在的寒暑假不再是教师的自由天堂,假期被挤占是家常便饭。继续教育已成为暑假的“标配”,根据时间点不同,可能还有双高双普、校本研修等“不速之客”,而且教育培训的时间往往待定,不同的培训时间也不集中。一方面挤占,一方面肢解,说好的长假早已支离破碎。
虽说暑期学习很有必要,但其实教师平日在单位的时间已经超过常人。佘锋说老师要比学生早到晚走,他早晨七点就要到校,下午七点才离校,在校时间超过9个 小时。市初级中学班大人多,每个班有六七十人,这意味着老师的任务非常重。往往要在课余休息时间找学生谈心,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很多老师都是用个人时间 设计教学计划、备课和批改作业。
如果带的是毕业班,操的心则更多。其他的不说,单是月考、模拟考试的监考和阅卷,就要占去很多个周末。而且老师的工作具有不可替代性,自己耽搁一段时 间,别人也难以接手。如果与其他科目调换,回来还得赶进度,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很多教师坚持带病上课,青年教师结婚也往往只能选择寒暑假。
所以,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边界模糊,折算起来,两个长假也就是外表华丽。老师平时奉献的8小时之外的时间,加起来并不比长假少。
战线长不说,教学中老师还面临着安全责任和教学质量的双重压力。佘锋告诉记者,市初级中学留守儿童较多,一些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差,老师既要 教他们知识,又要教他们做人。但由于缺少家长的配合,老师有时也力不从心。有些家长对学校和教师期待高而认可度低,老师不但要做学生的工作,还要做家长的 工作,教家长怎样教育孩子,怎样与孩子沟通。
一个班主任就是一支队伍
安康 高新中学老师杨磊的新学期,开始于8月10日,先是参加了十天的教师培训,紧接着就是为期一个礼拜的高一新生军训。杨磊是班主任,必须全程跟班,处理学生们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高新中学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高一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过集体生活。有的想家,有的自理能力太差,孩子们难免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杨磊班上就有好几位学生情绪出现了问题。
“我们班有一个女生,军训前几天情绪波动很大,每天晚上只能睡两个小时。偏偏她又是个好强的孩子,没有把困难说出来。白天军训时,我发现她的脸色苍白, 就拉她到一边休息。得知孩子的想法之后,我花了一个中午跟她谈心,还联系了学生的家长。”杨磊说,“谈到最后我也快崩溃了,但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安抚孩 子。”
班里的学生都把杨磊叫“磊哥”,实际上,他不仅要扮演知心大哥的角色,帮助初次离家的孩子缓解焦虑,还是家长们的联络员。从军训开始不到20天,杨磊的 电话费就突破了500元。他还建了一个微信群,作为群主,杨磊要常常给家长们发信息和通知,还拍下学生们军训、学习的照片传到群里,让父母也能见证孩子的 成长。
杨磊最近的作息时间是从早晨六点到半夜十二点。从理论上看,老师的作息要跟着学生走,但实际上,老师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晚上10点45分是宿舍的熄灯 时间,杨磊要到宿舍看看孩子们的情况,然后再回到办公室备课,或者完成班主任的事务工作。他说,最近班里有一个孩子在准备雅思考试,晚上要留在教室多学习 一会儿,所以他晚上还兼着陪这一个学生的任务。爱好羽毛球的“磊哥”,自从把球拍带到学校来,就一直没有拿出来过。
高中老师教学压力大任务重众所周知,杨磊也早已习以为常。这是杨磊第十一年担任班主任了。以前带毕业班,最多的时候同时教三个班的物理课,还担任一个班 的班主任,同时负责年级组的工作。“最普通的工作”——这是杨磊对自己职业的定位。然而正所谓“能力越强,责任越大”,从事着这样“普通工作”的杨老师, 却是多重任务处理器。
他是向导、指挥、心理咨询师、后勤人员……一个人,就像是一支队伍。
当老师就要开启挑战模式
2014年,邓晨通过考试成为了汉滨区大河小学的特岗教师。任教刚满一年的她说起这份工作,觉得挑战性远远超过当初的想象。
客观上来说,在农村小学当老师,教学压力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农村学校缺少音体美教师,邓晨不仅要带语文课,还要兼职当体育老师。城市家庭对教育总是格外重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全力配合,然而在邓晨的班里,家校共育只能称得上是“理想状态”。
去年开学清查一年级新生年龄的时候,她遇到一位刚满五岁的学生小奇。年龄不足便无法录入学籍,邓晨先后联系过孩子的父亲、大伯和婶婶,才知道孩子父母离异,父亲在新疆打工,只是暂时寄放在大伯家里。
由于大伯的儿子正好读一年级,如果同在一个班,两个孩子可以结伴回家,为大人省不少事儿。如果放到幼儿园,路程会更远一些,而且报名费用也更高。加上小奇的爸爸十天半个月也难得打一通电话,总是联系不上,所以就无法为孩子做更多的考虑。
“有学上就行”,是小奇的婶婶和邓晨交谈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这样,5岁的小奇成为了一年级的学生,直到第二学期,学校才说通他的家人,没有让孩子继续读一年级。“班里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很多时候想要联系到孩子的父母都十分不容易。”邓晨说。
来自留守儿童的挑战不止这些。随着人口向城镇聚集,不少家住在村里的孩子开始流向镇里的学校。作为教师,家访也是邓晨必须要做的工作。一到三年级的孩子年纪太小,不能住校,通常会在镇上租房住,有时候一个老人要照顾好几个小孩,用煤用电用气的安全也令人担心。
老师们大多家在市区或者别的镇,周五晚上回家,周日下午就要返校,一周五天在学校过集体生活。这种工作状态老师们都已经适应。然而如果遇上雨季,还要担 心路途中的人身安全。去年秋天,邓晨和她的同事们在返校的途中遇到山上滚落巨石,车险些被砸。落石阻断了道路,老师们只好在附近避雨,打电话叫车从镇里过 来接他们。邓晨说:“我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所以很害怕。但是其他老师告诉我,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