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高不代表女性地位高 剩男应学会接受不婚
彩礼越高,女性地位就越高?
见微知著
学历高的女孩,就是被父母当商品出来卖的,只不过有的用学历打扮了一下,卖相好、卖价高而已。商品哪有人格可言?
中青在线的一则新闻《农村彩礼按女孩学历标价:中专10万,本科15万》引起了许多官媒蓝V的转发,也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调查报道中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佛殿湾村是当地出了名的穷山村,张湖因儿子的婚姻一夜返贫,还欠下了15万元的外债。“太穷了,姑娘都不愿嫁过来,越穷的地方,彩礼涨得越高。”当地的村里,有男娃的家庭对飞涨的彩礼已经习以为常,谁家娶了媳妇,都会问一句,“多少钱买的?”
而在河南吕楼村的“婚姻市场”来得更简单直接;如果按女方的学历来定价的话,通常的价格是:本科15万元、大专12万元、中专10万元。理由是,家里为供女儿上学借了那么多债,结婚时必须得到补偿。
从许多报道中,可以归纳出一些共性:在许多农村,彩礼越来越高;姑娘回乡下相亲甚至可以百里挑一、媒婆很赚钱;女性二婚甚至身体或智力有残疾的都被抢着要;兄弟多的家族被普遍嫌弃;大家开始不重生男重生女;婆家要哄着对儿媳好、否则儿媳会跑掉;贫困乡村出现越来越多的跨国新娘……
看了这些新闻,是不是觉得女性现在的身价已经高了?年轻女性们似乎扬眉吐气了?然而,标价高,对女生的幸福并没有多大意义。
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现在的适龄男性会比女性的数量高这么多?很遗憾,那主要是因为重男轻女(计生也要负一定责任):二三十年前许多女婴生下来就被溺死或遗弃了,有了B超之后看到是女胎就提前堕胎了,有些并不贫穷的地方,生了女孩就不结婚一直生到有男孩为止才扯证——这就应了那句话:你们的媳妇二十年前已经被你们埋在土里了!这种畸形的“女尊男卑”,怎么可能成为保证女性平等的方式?在男方抱怨彩礼高的时候,是否有想过女方家庭与女孩子曾经受过多少凌辱?
其次,彩礼高,但彩礼的归属是谁?新闻中提到,有兄弟的女孩,收了彩礼是要给兄弟们娶媳妇用的;而学历高的姑娘,她们的彩礼是爸妈要收回给她们上学的投资。显而易见,这一类女孩就是被父母当商品出来卖的,只不过有的用学历打扮了一下,卖相好、卖价高而已。商品哪有人格可言?
还有,农村姑娘少的一个原因,是女孩子们都去城里打工了,不愿意回到贫困的乡村。越穷的乡下,彩礼涨价越快,而且他们给了彩礼之后常常一贫如礼、甚至欠下高额债务。女孩的后半生,就嫁过去过着贫困的生活。她们是被父母典当到这种命运当中的。
当然,父母们肯定也尽量地挑选条件好的男孩;但那也不过卖得好卖得不好的区别。为什么说有些公婆得哄着儿媳,那是因为,夫妻之间没有感情可言,就靠家庭利益(也就是钱)维系着,能不能长久在一起,都是看在彩礼的面子上。而所谓的智障女也有人娶、拐卖妇女、跨国新娘(其实就是跨国拐卖人口)成为解决方式,那都是不折不扣对妇女的犯罪行为;如果还能理解为女性地位提高了、男性好可怜,那绝对是又蠢又坏的法盲了。
那我是在反对彩礼高涨这种现象吗?不,我对彩礼的价格高低没有兴趣,因为那不过是对商品的标价策略;而我关注的是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会痛苦的女人。
文明社会里,结婚并不是必须的。男女互相吸引,能吸引到合适配偶的人才需要结婚;始终找不到合适对象的人就单着,这也挺好的。城市里的剩女,已经越来越多能接受这种人生的设定了,并且为自己的选择付出努力;那么剩男们,为什么不能接受“没有合适的(没人看上我)就不结婚了”这种命运呢?他们值得拥有。
□侯虹斌(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