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你放心? ——我的“手指生活”调查之三
2016年,全国移动支付业务257.10亿笔,金额157.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82%和45.59%。移动支付追求的就是便捷的用户体验,对于几乎每天都使用微信支付的人们,这种支付方式安不安全,是一个现实问题。
“你们这些人出门都不带钱,我这手机不能微信嘛。”出租车司机董吉祥正对乘客抱怨。8月1日11时35分,他从小寨赛格国际载着两位乘客到达南门世纪金花珠江时代广场,但在下车时,因乘客未带现金,董吉祥又无法用微信收款而争执不下。
“我年纪大了,不会用微信,这钱转进来,我也不会花。”董吉祥说着,指了指路边的商贩,要求乘客先用微信兑换零钱再进行支付。自从有了网约车,董吉祥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争执,几乎每一单生意都要跟乘客再三说好“只能付现金”。
但在两名乘客看来,董吉祥这样的人简直“不可思议”。
出行不用带钱包了
不仅乘客不理解,在董吉祥的同事、西安市出租汽车总公司第二公司的出租车司机贾天虎看来,董吉祥这种人简直就是“笨蛋”。“他又不是七八十岁的人,咋能学不会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要被时代淘汰。”贾天虎说。
在贾师傅的车里,显眼处贴着两张打印出来的二维码,一张是支付宝,另一张是微信。尽管做了塑封处理,但两张纸的边角处已经有点破损,看起来用了很长时间。“从去年前半年就贴上了,当时是因为有乘客问能不能微信付款。后来看到有的小商贩在摊位上贴二维码,才想着自己也贴一个。”贾天虎说。
“我现在自己也很少准备零钱了,而且这一年多几乎没有收到假币。”贾师傅说。在他看来,移动支付带给他最大的安全感就是再也不用担心会收到假钞。“我爱人这两天去青海旅行了,这次她出门没有带银行卡,现金也带得很少,基本上都是用微信转账。这不,钱又不够了,我正要给她转账呢!”
而在根本上让“贾师傅们”开始转变观念的,其实是异军突起的网约车。
8月2日7时30分,杨珊从科技路枫林绿洲的家里出发,她要去锦业路的公司上班。下楼时,她接到了网约车司机的电话,车已经在小区门口等她了。每个普通的工作日,杨珊都是这样开始的,到了目的地,杨珊开门下车,手机也随之收到了扣款信息。
“和别人拼车的话,比公交车贵不了多少,而且方便,不管去哪里带上手机就好了。”杨珊说。和杨珊一样,生活、工作在高新区的上班族,出行的首选往往是网约车。在他们看来,网约车的便捷不光体现在出行,更体现在交易。
作为移动支付的早期代表,支付宝刚刚推出时主要是作为电商购物的配套;微信的零钱包还带有深刻的社交痕迹,最开始很多人只是用来发红包,交易数额比较小,频率也比较低。但随着网约车的出现,移动支付的普及推进,如今不仅出租车行业已经受其影响,开始大规模采用无现金支付的交易模式,在其他的商业业态中,移动支付也正方兴未艾。
交易只在点指之间
“您在结账时只需要直接对桌角的二维码扫码即可,请您慢用。”乐度餐厅服务员吴小圆正在为食客耐心讲解餐厅新推出的付款方式。世纪金花珠江时代广场的负一层,几乎每家餐饮店都采取了这种支付方式,商家通过与支付宝、微信零钱包签约合作,前来用餐的客人结账时只需扫码,便可在支付界面看到自己的账单、餐厅名、桌牌号,点指之间完成结算即可离开。“移动支付帮助我们节省了人力成本,以往用餐高峰期,店里的员工光是上菜都不够用,还要匀出一部分人来专门负责结账找零,很麻烦。”该商场乐度餐厅负责人称。
面对消费者,移动支付端往往还有配套的优惠政策来保持用户黏性。“在签约商家消费,可以获得支付宝和微信零钱包的鼓励金,也就是一部分返现,或者在支付时享有部分折扣优惠。”吴小圆说。
在乐度餐厅对面是宜家生活超市,共设3个收银口,其中两个贴有“推荐使用微信支付”的提示,高峰期这两个收银台总是排起长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能够移动支付的收银台往往结账人数相对要少很多。“没有找零的环节,消费者也会觉得节省时间,更愿意用微信结账。”收银员方芳说。
如今在西安市的各大商场,移动支付大行其道。而在更早些时候,这些二维码已经贴满了大街小巷的早点摊、小商店、水果店、医药超市。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6年,全国共办理非现金支付业务1251.11亿笔,金额3687.2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64%和6.91%。但是移动支付业务257.10亿笔,金额157.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82%和45.59%。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支付业务1639.02亿笔,金额99.2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9.53%和100.65%。移动支付的快速增长,大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少隐忧。
“出租车司机、小商贩基本以个人二维码收款为主,有的消费者会把某次消费的交易界面截屏保存,微信转账是可以延迟的,这种情况下,当消费者向商户展示的是上次的交易图片,收款方往往忽略了交易的真实性。”西安市出租车总公司管理处负责人张伟说。
账号有风险 交易需谨慎
“不要一味跟对方扯皮,你先拨打客服电话,向客服咨询求助。”民警徐晓一边安慰着报案人一边说。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民警徐晓,正在帮助一位前来报案的群众索要微信误转的5000元现金。
7月28日一早,报案人范欣急匆匆来到高新分局,她在向客户付货款时,误将货款转给其他人,但收款人明知错收却不肯退还,情急之下她报了案。
“好在他们都认识,警方出面给收款人打了电话,能把钱要回来。但是遇到网络诈骗的情况,钱款往往无法追回”,徐晓说,“对于收款人来说,这笔飞来横财属于不当得利。根据有关法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如果发现微信转账有误,事主应该及时联系对方,说明情况,要求对方退还,对方负有返还的义务。”
钱款追回后,徐晓还给范欣支了个招。
“可以提前设置微信转账延时到账功能,在意识到风险或者错误之前,可以找微信官方帮忙撤销转账,从而避免被欺诈或者失误操作的风险。”徐晓说着,点开了范欣手机的微信支付管理,在交易延迟中选择了“延迟2小时到账”。“虽然延时到账的技巧不一定能百分百解决转错账或者欺诈风险,但可以为警方处理或者联系微信官方处理赢得一定时间。”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支付安全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早在2015年,就有金融专家指出,手机病毒或木马的侵袭,或者支付软件自身存在的漏洞,很可能会造成支付隐患。同时,移动支付所追求的就是便捷的用户体验,甚至比互联网支付更加程序简易,这就降低了支付安全性,因为在支付环节中,便捷与安全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有这些,都可能对资金和交易安全产生影响。在微信红包的使用中,过于便捷的移动支付认证与使用,同样也会有相应风险存在。
新兴事物的发展总是利弊相伴,如何能够在保障安全支付的前提下,让人们的支付环境更加安全、便捷,恐怕是更值得深思的问题。(记者 杜瑶 见习记者 陈卓珂)
手记:“越付款越随性”
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交易习惯将逐渐远离现金、卡消费。毫无疑问,有了互联网,移动支付的前景是广阔的,但与之相伴的消费安全也不容忽视。“越付款越随性”的消费者,仍是隐患重重。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消费者信息的安全。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对于个人信息、隐私的保护机制都严重缺失,在互联网支付中已经出现过类似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在场景更开放的移动支付环境下,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面更广、回溯难度大,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同时,移动支付的门槛降低,无论互联网支付还是移动支付,而相应的消费者整体安全习惯还较弱,社会需要的移动支付文化还未形成。例如,在抢微信红包的热潮中,一些红包群里有人发出与抢红包极为类似的链接,但进入后却是商户介绍,更有甚者引发木马中毒。假红包虽然引发了用户对微信支付的信任问题,但实质是与支付环境及支付安全习惯相关。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指出,“无现金社会”给人带来了各种便利,但是也并非完美无瑕,甚至有些缺陷还是致命的,因此在迎接“无现金社会”来临之前我们务必未雨绸缪。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限制其弊病,恐怕并不仅仅是从业者,同时还是我们整个社会,都应当考虑的问题。
因此,为了你的支付安全,在使用微信付款时,慎重为好,力戒随性。(记者 杜瑶 陈卓珂)
相关新闻: 微信点赞,你累不? 我的“手指生活”调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