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41%消费者为"购物狂" 西安消费者"忍得住"
一家环保组织近日发布《中国大陆主要城市消费观念与行为调查研究报告》,报告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购物过剩现象突出,大陆消费者中41%为“购物狂”,“社交购物模式”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之一。
“社交购物模式”成为新常态
这次调查在中国大陆14个一、二线城巿抽样访问了年龄在20到45岁共1800人,其中西部城市为西安和成都。
调查显示,“社交购物模式”成为新常态,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结合是主要因素。8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别人穿好看的衣服也想买一件,7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社交网络上的穿搭会引发购买的欲望。49%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偶像代言产品而冲动购买一些不需要或不合适的东西。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雷宏振教授对记者表示,由于微信、微博、直播等社交平台的兴起及“网红经济”的带动,社交购物模式的作用显著,从而刺激了过度消费。
51%消费者衣柜中有未拆标签的衣服
调查显示,中国大陆消费者购物过剩现象突出,衣物过剩几乎成为普遍现象。51%消费者的衣柜中会有未拆标签的衣服,在未拆标签的已购回商品中,衣物占比为60%、鞋41%、包53%、配饰42%。
大陆消费者有41%属于购物狂角色,显著高于港台,其中1%是重度购物狂。消费者平均每月购物的花费约910元,一线城市每月平均购物花费(970元)高于大多数二线城市(860元),北京、上海、成都的消费者每月平均购物花费(约1000元)最高。其中以30-40岁、中高收入以上群体相对显著。
大陆消费者平均每月购物一次,可忍受的不购物的时间较短,一线城市平均时间在2周左右。记者注意到,其中西安、广州、天津三个城市消费者忍受不购物的时间相对比其他城市更长。
购物狂心声:
买完满足,过后更空虚
意识到自己购物过剩,但是多数人仍无法克制。有59%的受访消费者表示:“我时常告诉自己不要再乱买东西,但是很少成功”;有46%的受访者表示,购买超过了自己经济能力可以负担的东西;有65%的受访者认为:“每次买完东西,我就会有满足及兴奋感”;但也有37%的受访者表示,“每当买东西的兴奋和满足感退去后,我就会感觉更加空虚。”
虽然频繁购物,但50%的受访者因为担心花费高而被周围人责备,因此向他人隐瞒自己的实际购物状况。
雷宏振教授表示,提倡理性消费、环保消费,过度消费不一定能带来愉悦感,但肯定是带来了个人经济的负担,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记者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