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民政局积极搭建志愿服务记录平台 持续推进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
近年来,大连市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志愿服务理念逐渐普及,志愿者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已形成遍布全市城乡的志愿者社会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市慈善总会义务工作者分会、市青年公益事业发展促进会、市黑脸琵鹭生态保护协会等各级各类志愿者队伍850余支。此外,各区还广泛分布着665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近100万人。目前,这些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在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保等领域和公共秩序文明引导、大型社会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参与作用。
为加强志愿服务管理,2014年8月,大连市民政局出台了《大连市全面推进志愿服务记录工作的意见》,按照民政部《志愿服务记录办法》要求,参照“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结合西岗区、沙河口区志愿服务记录试点经验,建立了“大连市志愿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搭建了符合大连市实际的志愿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分为外部服务平台和内部管理系统两部分,可为注册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时长累计、志愿服务评价记录、志愿服务证明打印等服务。同时,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发布,为注册志愿者与服务对象搭建供需对接服务平台。
一是突出民政职能,发挥平台作用。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作用,以城乡社区为平台,以民政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为载体,率先推进民政范围内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建设,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作为志愿精神倡导者、政策制度制定者、志愿服务资助者、优秀记录褒奖者的作用。明确志愿服务记录工作进度和内容,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对志愿服务记录进展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索规律,指导实施,及时、准确将各级志愿服务记录的情况进行通报。
二是加快平台建设,规范招募注册。按照民政部《志愿服务记录办法》的要求,不断完善 “大连市志愿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各项功能,实现与“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对接,着力完善志愿服务记录运用机制,全力推进志愿服务记录与注册志愿者使用、培训、评价、保障、奖励挂钩,为全市注册志愿者提供安全、准确、详实的志愿服务记录。引导志愿者实施注册,有组织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有保障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志愿者服务意识,经常性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经常性招募与应急性招募相结合、社会化招募和组织化招募并举的招募机制,规范志愿者招募组织资质、招募信息发布、招募工作流程,吸引各阶层、各职业、各年龄段人员自觉自愿加入社会志愿服务,促进全市志愿者招募规范化。
三是完善评定标准,推进激励机制。在不同领域依托各职能部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市志愿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充分考虑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组织模式、管理体制等因素,逐步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指标的、全市相对统一的志愿服务评定制度,并在志愿服务表彰中将星级评定结果作为重要条件,进一步发挥各职能部门作为志愿精神倡导者、政策制度制定者、志愿服务资助者、优秀记录褒奖者的作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四是支持组织建设,发挥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大连市志愿者联合会区域性行业组织的作用,探索建立枢纽型社会组织引领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的工作体系,依托市志愿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志愿服务工作网络,组织开展志愿者的招募注册、教育培训、服务记录、评价激励、推广服务及信息建设等具体工作。通过行业自律与行业表彰,倡导志愿者更多地通过社会组织、服务项目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五是立足社区平台,提供菜单服务。立足社区积极搭建“志愿者和求助者”服务平台, 鼓励志愿服务组织紧贴民生需求,开发灵活多样、社会认同度高的志愿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志愿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志愿服务的供需对接,为社区居民提供“菜单式”志愿服务。积极探索社工带动志愿者服务方式方法,充分发挥社工在组建团队、发现需求、规范服务、拓展项目、培训策划等方面专业优势,将社工专业技能与社区志愿者人力资源相结合,逐步实现社区志愿服务从点的突破到面的展开,推进“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的建立。
今年11月份,在民政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与志愿者工作案例征集活动中,大连市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与志愿者工作案例获奖。其中,大连市国际老年联谊交流服务中心、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分获一、三等奖;大连市环保协会的大连海岸带环境保护项目、大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1211”志愿结对帮扶项项目、大连市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志愿服务进社区行动项目分获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大连市西岗区民政局推荐的优秀志愿者张贞慧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