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懈奋斗之姿 书科技报国之志 ——省委科技工委不断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
2018年9月18日《陕西日报》第3版
从62年前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到新时代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的“航天精神”;从侯伯宇、张锦秋等楷模,到以陈志南、汪双杰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科技工作者,爱国奋斗精神在我省科技界薪火相传。
一直以来,省委科技工委以涵养科技工作者的爱国奋斗精神为己任,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等举措,不断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
点燃爱国奋斗热情
9月7日11时15分,海洋一号C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承担研制的数据传输分系统,为该卫星搭建了一条太空与地面的信息传输通道,能够将卫星获取的全球海洋水色、水温等重要数据快速传回地面。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的科研人员长期坚守在科研一线,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贡献。而他们,正是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个缩影。
爱国奋斗,是科技工作者永远的底色。陈士橹院士在弥留之际,依然深切关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将毕生积蓄捐赠给了他为之奉献一生的教学与科研事业;侯伯宇教授一生致力于理论物理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长期以来,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始终奋斗在科学前沿,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进一步点燃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奋斗热情,按照中央和我省关于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部署要求,省委科技工委于近日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实施方案》,对在全省科技系统开展此项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随后,中国地调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稀有金属科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该系统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纷纷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根据部署,省委科技工委将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搭建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通过推动领衔专家有职有权、发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分类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举措,让科研人员更具创新活力和动力。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西安光机所从2006年开始产学研改革,12年间“拆除围墙、开放办所”,让创业者共享研究所的人才、科技、资本等资源,建立了“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为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激励科研人员创新活力,省委科技工委在全省范围大力推广以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为代表的“一院一所”模式,第一批试点推广单位30家、重点推广单位7家,并建设了数据库应用平台。
省委科技工委还配合省人大修订《陕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制定了落实“陕九条”任务分工方案,起草了《关于科技成果转化与收益分配的实施细则(讨论稿)》;组织西安交大、西安光机所等10所高校、院所开展落实“陕九条”试点示范。2017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中本地转化占比同比增长8.76%,本地合同数转化率近49%。
此外,省委科技工委还落实知识价值导向的分配机制,制定出台近50份“人才新政”,最大限度地激励科技人员创新;不断释放“陕九条”政策红利,吸引领衔专家团队创新创业;启动建立院士“一室一站”和战略研究院,使院士发挥高端智库作用。目前,全省共培育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87个,青年科技新星718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11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99人,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3家。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陕西科技创新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等新兴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为全省工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拓宽建功立业平台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为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和人才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这一次,党中央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再次指明方向。为了使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更能施展其才华与抱负,省委科技工委将为科研人员创新创造、建功立业提供广阔平台。
具体层面来看,省委科技工委将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领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集中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围绕全省战略和创新链布局,依托领军企业、骨干院所、高水平大学,联合组建一批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建立一批“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从国内外引进和建设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创新资源,既可以在国外调动人才离岸搞创新,也可以吸引“候鸟型人才”兼职搞创新。
“我们将在全省科研人员队伍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把大家的心暖起来、聚起来,涵养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为我省创新驱动走在全国前列、加快追赶超越强化人才保障。”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赵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