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创作的胆识与良心

13.04.2015  13:31

  虽说与前部剧情长片《一个好爸爸》相隔七年之久,但从其间她为“10+10”拍摄的短篇《诸神的黄昏》来看,大概可以猜想到张艾嘉作为导演身份在风格上的转变。由外而里,试图更趋近角色与人物的内在,不见得非得要有强烈的喜怒哀乐,却更在意生命淬炼过后的难以言喻。于是,《念念》便成了这样蕴酿多年之后的创作爆发。

  即使开场不久,就从梁洛施与张孝全的一场床戏起始,但电影的前四十分钟几乎是非常冷静节制的铺排,三个主角的戏缓缓拉开,感觉这个“序幕”刻意被放慢了,显然导演要观众静下心来感受他们的孤独,工作、行走、沉默,即使与他人交际,也仿佛若有所思。随着过往的记忆如童话故事般逐渐切入,观众才开始明白角色之间的爱恨纠缠。

  柯宇纶和梁洛施是从小被迫分开的兄妹,因为母亲李心洁离家时只带走妹妹;而张孝全是个前途茫茫的拳手,苦无出路之际发现女友有了孩子。在三人彼此牵引、时空跳耀,甚至还带点魔幻味道的叙事之间,念兹在兹的是“原谅”这个主题。

  尤其对于亲情,我们时常有着难以解开的压抑心结,或深或浅,即使近在咫尺,却反而特别难以放下。张艾嘉透过这个故事,诉说着自我疗愈的千回百转,三个角色都在跌跌撞撞之后,才终于找到释怀的路,即使都是来不及的遗憾,从梦幻般的奇遇、到新生命的体悟,不全是自己柳暗花明过后的一念之间而已吗?

  这是个心灵的旅程,透过电影,我们亦同时呼吸得到台湾现下的一切。从老歌《台北的天空》净化式的词意呢喃,忽而飘至绿岛的自然与原始;从莫拉克风灾的吉光片羽,到片中作家隐约提及的伤痛历史。由人而土地,由绿岛对应台湾,串连起各种寓意联想,张艾嘉《念念》的不只是主角们的伤痕累累,仿佛也把台湾社会的纷纷扰扰、人们集体共感的焦虑和不快乐,全都一股脑儿给抒发出来。

  即使有些戏拖得稍长了些,即使有些安排看得出戏剧结构的斧凿痕迹,但在如今这个什么都向数字与速度看齐的时代里,《念念》的出现既具勇气,亦是可贵。张艾嘉为自己的创作生涯航向新局,也为后辈导演们做出示范,无论对台湾或整个华语电影圈来说,我们都需要多一点创作上的胆识与良心。(摘编自台湾联合报 作者:涂翔文,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