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创新思路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发展之路

20.11.2014  11:37
  近年来,镇巴县站在新高度审视县情,脚踏实地科学谋划发展大局,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创新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分界线,打造巴山田园城”工作思路,合理配置城乡资源、优化发展空间,大力推动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实现了城乡区别淡化、镇村环境优美、群众收入增高、百姓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的目标,找到了城乡一体化这条适合镇巴实际、具有镇巴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并将其定位为镇巴“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该县聘请中、省、市有关专家充分论证,编制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镇建设规划》,确定杨家河镇为全县首个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示范镇,规划基础设施、环境综治、农业产业、社会事业、生态旅游五大类工程项目59个,预算总投资1.15亿元。   在领导责任、规划目标和论证水准上实行“三拔高”,是该县保证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镇建设项目突破发展的措施之一。该县成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10名县级领导现场检查督促建设进度,每个项目有包抓领导、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奖罚、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确保“一年出亮点、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截至目前,已启动建设项目47个,累计完成投资5190万元,实现了“5年计划1年完成过半”的奇迹。    实施: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   “城乡发展一体化,归根结底是群众经济水平和生存条件的一体化,建园区发展经济、建社区改善条件,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也是终极目标。”该县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镇建设过程中,对产业发展实行方案、资金、技术“三扶持”原则,通过争取农业产业项目资金,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寻求市场等多种形式,多渠道进行产业扶持,鼓励支持有创业能力、有经济实力的大户走自主发展之路,全力协助群众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在山上建起园区。   今年,该县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镇三个村支持600余户群众新发展优质核桃园2100亩;支持四个村群众种植魔芋2000亩,户均增收1500元;支持近100户群众新发展茶园和改造茶园600亩,发展中药材示范基地150亩。引进茶叶企业一家,实施土地流转种植茶园1000余亩,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的茶叶清洁化生产加工区正在建设,前期流转费用及园区就近务工已实现贺家山村、口泉河村三个村民小组近200户人均增收1000元;新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两家,有10余户社员将产品上市销售,预计每户净增收8万余元;养牛专业合作社已达到存栏成品牛近百头,半年后出栏预计净增收10万元;养羊合作社已达到存栏成品羊300只,12户社员预计年内户均增收2万元。2012年该镇人均纯收入5281元,预计今年将达到7000元,镇内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成果: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   社会民生事业始终是该县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该县在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建设方面实行“三倾斜”。县发改、财政、扶贫等25个部门积极行动,全力争跑项目、整合资金,派员驻守工地,实地研究建设方案,现场解决问题,实施了城乡一体化示范镇学校条件改善工程,改建了标准化幼儿园,新建了学生运动场、学生餐厅及配套设施;完善了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办公业务用房、职工周转房建设,专业人员及设备配置正在完善,基本满足了群众就医需求;新建集镇及村庄文化体育活动广场三处,总占地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成立了集镇及村庄健身协会和老年协会;实施移民搬迁集中安置150余户,改变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供电业务用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及邮政所已投入使用。   开展了集镇及村庄环境大整治活动,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且一次运往县城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集镇及中心村庄三处标准化公厕已竣工两处;实施了集镇及移民新区景观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80盏;建设了210国道12公里绿色长廊和部分景观节点,在集镇街道、移民新区及部分中心村庄栽植行道树500余株;实施房屋维修及徽派整饰60户,硬化群众院落6000余平方米。通过这些社会事业项目的实施,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呈现出“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的城乡一体化喜人景象。(来源:汉中日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