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要求,让绥德县各级干部使命在肩—— 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23.09.2021  15:12

  “当时就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驻足良久。”马航说。记者郑斐摄

  9月14日,陕北小城绥德,秋风送爽。疏属山下,中共绥德地委旧址门前,当地干部群众沉浸在习近平总书记来看望大家的巨大喜悦之中。

  大家表示,当年中共绥德地委带领52万绥德分区群众,建立和巩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靠的是人民群众。今天,总书记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始终惦记人民群众冷暖,始终为人民群众福祉奋斗。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

  绥德地委旧址是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古道观,青砖碧瓦,古木森森,显得肃穆庄严。院内的窑洞及道观建筑,按照当年绥德地委机关的办公场景进行了复原。走进主展厅,一面2米多高的展架迎面而立,当年毛泽东主席为佳县县委题写的“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几个大字遒劲刚健、大气磅礴。

  “总书记当时走进展厅,在这里驻足良久。他说,回顾这段厚重的革命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榆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科科长马航,是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绥德地委旧址的讲解员,他激动地说,“接到这项光荣而又重要的政治任务,我当时既兴奋又紧张。总书记参观过程中,始终面带笑容,非常亲切,非常和蔼。

  绥德素称“天下名州”,自古便是陕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24年11月,李子洲等人在这里建立了陕北第一个党组织;1937年10月,经国共双方协商,设立绥德警备区,辖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5县,由八路军驻防;当年11月,中共绥德特委秘密成立;1940年3月,绥德分区成立;1941年,中共绥德特委改称中共绥德地委,领导分区人民进行民主建政。

  绥德分区刚成立时,由于很多知识分子对共产党不了解,所以当时分区特意组织了绥德师范和米脂中学的学生到延安去学习,加深对我党的了解,毛泽东主席当时给绥德师范学生王履丰题词“奋斗”。

  “总书记对这段党史非常熟悉,他特别提到‘奋斗’这个题词。”马航告诉记者,“我向总书记汇报说,正因为当时绥德地委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得到了分区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支持拥护,群众积极拥军支前、生产救灾,为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

  1943年2月,绥德分区“整风运动”出现“”的偏向。绥德地委持谨慎的态度开展整风审干工作,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查外调,甄别平反。

  “我们展厅里有一幅‘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的字,就是当年绥德地委提出来的。”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副馆长王晖说,“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保护了大批外来知识分子干部。通过整风,为绥德分区锻造了一批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将绥德分区建设成为陕甘宁边区的模范分区。

  当时,边区各地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三三制”民主选举。1944年冬,绥德分区6个县先后进行了选举,共选出议员846名。著名绅士霍祝三担任了绥德县县长,知识分子姬伯雄被选为米脂县县长。

  今年83岁的李正西老人,退休前担任绥德县政府办主任。当年绥德分区实行民主选举时,李正西才10来岁,正在念小学。“那时由于很多人不识字,选举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投票方式,比如点豆子。”李正西笑着说,“‘金豆豆,银豆豆,颗颗不能随便丢。选好人,办好事,步步引咱走正路’。这个歌谣当年大人小孩都会唱。”

  由于绥德地委模范地执行党中央所制定的“三三制”选举原则,使一大批开明绅士、知识分子进入政府机关并担任要职,使我党各级政权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更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投身到边区的建设中。

  “当时中央要求‘耕三余一’,即耕种三年不仅够吃三年还要节余一年的粮食,而我们绥德分区则实现了‘耕一余一’。”马航说。

   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当时绥德地委负责人一再要求我们,共产党人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89岁的离休干部霍作霖老人,1948年,年仅15岁便参加革命,在绥德地委担任通讯员。回忆起当年在地委工作的日子,老人仍激动不已。

  1943年2月,绥德地委提出“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的口号,并要求地委机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这让共产党在群众中有了极高的威望,赢得了群众对党的拥护。到解放战争初期,绥德地委实行了清算与献地相结合的土改政策,得到了开明绅士的理解和支持。1947年,绥德地委又总结推广绥德义合黄家川村抽补调剂的土改成功经验,被毛泽东主席赞为:“黄家川的经验具有典型性,对全国老解放区土改具有普遍意义。

  “走到这里,总书记边看展板边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赢得了民心,是亿万人民群众坚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马航说。

  正是由于绥德地委在工作中,始终站在人民一面,人民群众也把我们党放在心上。党中央转战陕北历时一年零五天,行程2000余里,其中大部分时间在绥德分区。在绥德地委领导下,分区先后动员民工420万人次,征用畜力160万头次,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赢得了民心,打下了江山。”绥德地委旧址所在地、绥德县东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宋腾云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记者郑斐屈荔鹏)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