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吴堡村民种大棚蔬菜开农家乐 美景变"钱景"
9月的一天清晨,吴堡县岔上镇川口村的薛艳军早早赶到村里的大棚蔬菜基地,先给十个大棚的生姜苗挨个测温、控湿,再去另外的大棚里看看别的蔬菜长势。和工人合计完采摘情况,又和买家联系送货时间……
成立红枣专业合作社
带领乡亲奔小康
在川口村,提到薛艳军,村民都会竖起拇指夸赞:“我们现在都喊他薛老板,因为他不仅是致富能手,还带领村里的乡亲一起致富奔小康!”
薛艳军以前在外务工时勉强维持生计。2015年,他在村里流转了180亩土地,成立了吴堡县艳林红枣专业合作社,在红枣大棚里种起了冬枣,一年产量三四万斤。“我这里的枣子供不应求,基本上都是当地销售,一斤卖1元,一年收益还不错。”薛艳军乐呵呵地介绍道,长期奔波在各地学习红枣培植技术、种养殖技术的经历不仅让他练就好手艺,还有了“第二职业”。2019年,村里建起20座蔬菜大棚,经验丰富的薛艳军被聘为“技术顾问”,负责照看20棚蔬菜。
村里的事情不耽误,薛艳军开始琢磨,枣子卖出去后,空闲时间做点啥。他每天清晨一开门就能看到奔腾不息的黄河水,随着村里各项乡村旅游项目的到位实施,办农家乐的想法在薛艳军的心里渐渐生根发芽。
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实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2020年3月,他开始动工改造农家乐,6月开始运营,到8月底就有5万元左右收入。为了提升农家乐知名度,薛艳军特别研究了一道“招牌菜”——陕北农家“五魁肉”。他说灵感来源于小时候跟大人在宴席上吃到的“碗肉”,那个味道让自己一直忘不掉。红烧肉、炖五花肉、酱排骨、酥鸡和肉丸子,分别装置在五个粗花瓷碗里,鲜香的“五魁肉”一摆上桌就让人垂涎欲滴。
“明天有客人要来,大家要加紧准备餐食,记得去挖点新鲜苦菜回来……”薛艳军从蔬菜基地一回来就到农家乐对面的文化广场,给正在拾掇餐桌的村民安顿活计。“县里明天要安排300多人的游客团来我这里吃饭。”
薛艳军现在是村里响当当的“带头人”,他说今后不仅要开好自家的农家乐,还要引领全村人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
借力脱贫新政,川口这座黄河边上的美丽幸福村,依托黄河水利风景、气候、交通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把美景变成“钱景”,真正实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华商报记者杨虎元通讯员郭娇娜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