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北大学巧妙运用校园心理情景独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收到良好效果。
——依托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系列校园心理情景剧。 该校依托校内戏剧资源优势,推出了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真实事件为创作素材,融入舞台剧或话剧等表演元素的系列心理情景剧。通过直观生动、根植生活、发人深省的戏剧展演,寓教于剧,在满足学生创作表演和审美需求的同时,唤醒大学生对真、善、美的正确认知。该校的心理情景剧表演经历了由个别院系试点到三校区联合举办、院系自发组织到学校集中排演的整合过程,活动形式经过了“校园心理情景剧剧本大赛”、“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情景剧汇演”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实现了心理情景剧由通俗到专业的转变,使全校学生对心理情景剧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积极探索,开创“展示解析型”心理情景剧新模式。 该校围绕科学化、专业化目标,积极探索并开创出了“展示解析型”心理情景剧新模式。在编创心理情景剧时,着重剧本精选、质量提升和专业点评三个关键环节,即突出编剧专业化,强化剧本探索性和研究性;把握舞台可控性,提升剧目美观性和艺术性;强调点评科学性,促进剖析权威性和深入性。通过再现心理问题情境,创造安全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排演和观赏的过程中与剧情产生情感共鸣,分享心理体验和感受,释放消极压抑情绪,启发学生自我审视和深度思考。“展示解析型”心理情景剧模式实现了戏剧化再现典型情景的“动之以情”和专业点评的“晓之以理”有机结合,既增加了剧目的观赏性和体验性,又凸显内容的专业性和教育性,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广泛展演,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该校组建专业团队针对大学生抑郁、狂躁、强迫、社交障碍等四个典型心理问题,精心制作了《心门》、《徘徊》、《沉迷》和《坠·爱》,集中再现了大学生宿舍矛盾、网络沉迷、情感困惑、人际冲突等问题。剧目主线矛盾突出、场景鲜活真实、表演生动形象,集趣味性、教育性、互动性和参与性于一体。2015年,四部情景剧目分别在该校和西北工业大学进行了展演。展演过程中,还通过微博微信互动等方式,富有创意、多元综合地展示了心理情景剧的独特魅力,赢得广大师生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通过广泛展演优秀剧目,充分发挥了学生演员的主体作用,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由灌输式到自发融入式的转变,极大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