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惯性的西方心 难把准中国经济脉搏
中新网4月8日电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8日刊文称,穆迪、标普接连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负面,然而,他们建构的评价体系是以美欧市场经济为基准模式的,用一颗惯性的西方心、用一整套西方式的评价体系,很难客观把准中国经济的脉搏,也无法做出中允预判。
文章摘编如下:
继穆迪3月2日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战网调整至负面之后,3月最后一天,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宣布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至负面。
作为全球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也好、标普也罢,他们建构的评价体系是以美欧市场经济为基准模式,而且每个评价指标都设定了相应的经济常数。偏离这些标准和常数,评价结果自然是“不正面”的。西方构建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一模式是成功的,但并不是封闭的。
中国市场经济模式,除了拿来西方市场经济的模板,也融进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内涵。譬如政府动员力、号召力和执行力的高效引导,政策对市场的强力纠偏等等。所以,用一颗惯性的西方心、用一整套西方式的评价体系,很难客观把准中国经济的脉搏,也无法做出中允预判。
须懂中国经济新常态
再以货币政策论,美国以QE(量化宽松)的政策治理金融危机很有效。日本和欧洲和美国同属于发达市场,法治和规则内涵较高,因而也一直通过QE的方式救经济,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实行负利率)。但是中国新常态的货币政策则采取的是多种政策工具的使用。
评价中国市场和经济,要看懂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若将新常态理解为中国经济不行了,将会漠视中国政策面结构性改革的努力。
去年以来,一直到今年“两会”,从中国财长、人行行长到国务院总理和国家主席,一再向全球释放中国稳定市场的决心和信息。国际机构固然可以自己的专业立场,独立对中国市场和经济做出评价,但是也要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否则,固执和武断的评价,不仅有损自己的国际信用,也容易造成和中国的误解。
在全球市场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负面评级,也会导致全球市场的动荡。
恶意评估会付出代价
受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影响,美联储4月份的加息预期已经降低。
标普对华主权信用评价调整为负面,也会波及到美国和全球市场。在全球经济亟需信心之时,标普更像是市场添乱者。
如果这些机构存在恶意也会付出代价。美国证监会就因为华尔街金融危机处罚过标普、穆迪等机构,被舆论视为美国政府的“秋后算账”。
标普降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当天,香港证券期货事务宣布对穆迪处以1100万港元的罚金,原因是该机构在2011年的一份报告违反了香港证券期货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