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榜样力量 点赞家乡变化
9月29日,北京展览馆内人流如织,“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已在这里展出数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家的兴奋之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记者走进这个“时光隧道”中,与参观者一起用心触摸“陕西元素”,一起感受陕西乃至全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先进模范激发爱国奋斗之志
在犹如时光隧道的展览长廊中,以10年为单位设置的英雄模范人物墙,记录着不同时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群体。在这些人物墙上,我们看到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原西北野战军359旅战士、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来凤支行离休干部张富清。
交通大学西迁,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1955年年初,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告别繁华的上海,扎根古都西安,用青春和汗水在西北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在交大西迁的洪流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筑成了“西迁精神”的丰碑。
展览现场,一位老人在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的展板前停下脚步,迫不及待地让老伴给自己与展板上的照片合影,他的眼眶有些湿润。
原来,这位名叫吴民生的老人,也是当年交大“西迁人”中的一员。当年,他是交通大学的学生,响应国家号召毅然选择来到陕西西安。“现在来看,在西安有这么一所大学确实是为西北地区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西安交大累计培养了那么多的院士和优秀毕业生。我们‘西迁人’这么一路走过来,真的很了不起。”吴民生感慨道。
“老一辈知识分子身上的爱国情怀、博大胸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当代青年学习和弘扬的。”在北京工作多年的陕西青年丁浩表示,要将个人的奋斗步伐深深镌刻到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感人事迹已为大家所熟知。当参观者纷纷从模范人物墙走过时,目光会不由自主地聚焦在“时代楷模”张富清的照片上。
来自湖北咸宁的李勋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工作。这次,他专门携家人来展览馆参观。他说:“我们从老英雄张富清身上看到了崇高的品格,更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在老英雄的人生历程中,湖北和陕西都是重要的地方。在展览中看到张富清觉得很亲切,也很自豪。他的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榜样的力量永远激励着我们。”
从“三北”防护林到脱贫攻坚
旧貌换新颜令人称赞陕西变化
展览现场,有一张展示陕西省吴起县三谷窑村“三北”工程区1984年和2012年造林建设前后对比的照片。从黄土飞扬到满目葱茏,巨大的变化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显著成效。
“三北”防护林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在陕西境内,这条“地球绿飘带”一直向北推进着。数字显示,陕西“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12.9%上升到目前的34.98%,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工程建设初期的3600万亩减少到当前的2030万亩,流动沙地面积由860万亩减少到5.3万亩,沙区植被覆盖率由1.8%提高到现在的60%。
曾在陕西求学、现在在河北廊坊从事教育工作的刘鑫特意来到北京展览馆,当看到曾经求学的地方变得越来越美丽时,他由衷地高兴。“延安的变化是陕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这些年,陕西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信未来的陕西会更加美好。”他说。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在脱贫攻坚展板前,这句醒目的话语彰显了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在这里,一张中国地图标记出全国各片区脱贫攻坚的成效。其中,六盘山片区、吕梁山片区、秦巴山片区都涉及陕西。展板上,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高坝街新村的图片,让人们看到了陕西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成效。
近年来,陕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2012年现行标准下有56个贫困县、592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21.4%。截至去年年底,全省贫困人口已减少到7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18%。今年5月,革命老区延安已实现整体脱贫。
“每次回到家乡,都能看到陕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自宝鸡、常年在北京工作的田坤聊起家乡的变化颇为感慨,“从居住条件改善到就业率提高,从发展产业到干部帮扶,能切身感受到家乡的扶贫举措带给贫困群众更多实惠,群众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记者周明)
(本报北京9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