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光机所瞄准成果转化 为陕西经济发展注入科技“强心针”

17.12.2015  14:35

12月16日,“追赶超越争一流同步够格奔小康”采访团一行来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机密机械研究所究。

在西安光机所,采访团成员被这个能照出血管的仪器吸引,这是世界第一台能测出血管深度的仪器——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

这是西安光机研究所研制出的一个与百姓生活贴近的光电自动化香皂花设备

据西安光机所博士、首席科技官米磊介绍,通过系列创新举措与实践,西安光机所形成了“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服务模式,搭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VC/PE机构”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构建了首家“研究机构+天使基金+孵化器+创业培训”的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形成了“人才聚集—资金投入—企业规模化发展—反哺科研”的闭环,打造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接力棒”体系。

开放办所引得“孔雀西北飞

据介绍,西安光机所以前存在着人才引进体制单一和资源封闭保守的普遍性问题,形成了一堵无形的“围墙”,外面的人才进不去,里面的人才出不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率低下。

面对问题,西安光机所努力作为,从科研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和突破,提出“拆除围墙、开放办所”的理念,鼓励研究所有创业潜力的科研人才带着科研成果走出“围墙”,把原来在“围墙”内有可能束之高阁的技术成果与市场有效结合;拆除“思想围墙”,让国立研究所真正成为开放的国家科研创新平台,吸引全社会优秀的人才在这个平台上创新创业,发挥才能。

据了解,西安光机所还积极借鉴斯坦福与硅谷发展模式,与企业共建研究中心,“把企业搬进研究所、把研究所建在企业”,促进企业与研究所深度融合,面向市场需求,快速实现产业化。

在人才评价方面,该所打破束缚人才引进的条框,不以学历、论文、报奖等论英雄,将科技创新成果作为考核人才的唯一标准,实现人才多元化并存,在全球范围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业领军人才,形成了“孔雀西北飞”的“新常态”。

专注“硬科技”实现科技与创业的有机融合

2013年,西安光机所创建了国内首家专注于“硬科技”的中科创星国家级孵化器,致力于打造科技创业孵化器多生态体系。

中科创星孵化器借助研究所的开放科研平台,不仅为在孵高科技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创业培训、投资服务、贴身孵化、研发支持、政策环境,还能够为孵化项目提供财务、法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行政、物业等贴身服务。

2015年9月2日,西安光机所发起成立国内首个设在研究所内“硬科技”投资孵化众创空间——“中科创星众创空间”。同时,与万科合作,打造1.5万平米场地,建设集创客空间、联合实验室、创业培训、创客公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业众创空间;与西安市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合作,挖掘和筛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初期科技项目。预计2016年2月将正式投入使用,满足100个科技创业团队入驻。

在探索科技与创业有机融合的同时,西安光机所还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发挥科技的推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成立天使基金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

2013年1月,西安光机所与社会资本联合发起成立西北地区第一家专注于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天使基金——“西科天使基金”,发起投资1000万元,吸引国家科技部、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发改委、西安高新区等政府部门专项支持资金8000万元,同时撬动民间资本逾4000万元,已成功募集资金1.3亿元。目前,“西科天使”一期基金已完成全部投资,带动社会投资超过5亿元,完成投资项目54个,累计11个项目完成投资后基金浮盈1.4亿元,其余43个项目收益全部为净收益。

西安光机所在2015年初又发起了“西科天使”二期基金——“科技创业种子基金”,主要针对一些有潜力的科技项目进行最初期的投资。截止目前,种子基金已投资早期项目10个,累计投资资金917万元,并已与西交大、西电、西工大、西邮等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现、孵化、支持早起科技创业项目生根发芽,助推其开花结果。

米磊透露,“西科天使三期基金已于今年9月份注册,投资方向仍以我省大院大所和高校科技资源为依托,主要面向光电信息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预期总规模5亿元,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

西安光机所立足科技优势,用自身的主动作为和积极探索,成功赢得了人才和资本。目前,西安关机所累计引进13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8名“百人计划”人才、30多个海外创业团队;已成功孵化培育80家高科技企业,累计吸引社会投资7亿元,累计实现产值12亿元,累计纳税7000多万元,实现新增就业3500人,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有力的科技“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