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反对限行常态化
进入冬季雾霾严重,从11月开始西安多次启动了重污染天气车辆限行。近日,有媒体抛出“西安限行是否应该常态化”的话题,并称7成受调查者支持,比例之高让人有点惊讶。莫非“常态化”是神药,能包治百病?
关于限行常态化,法律问题是绕不开的。限行是不是限制了公民自由权利?是不是对公民财产权的侵害?它有法可依吗?
看法一: 按照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三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有专家认为,政府如果实施限行常态化,在法理上不存在问题。
政府本来就是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的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根据相关法律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否则就会面临“公地悲剧”:即一群牧羊人共同拥有一块草地,每个人都尽量扩大自己的羊群,最终导致草地状况迅速恶化。
买车属于个人行为,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买车;但是道路是公共资源,属于全社会所有,因此政府就有权利进行管理。
也就说,买不买车你说了算,让不让车上路不是你说了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看法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合法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老百姓花钱买车,只要资金来源、使用方式合法,就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处置自己的合法资产。无论是限行还是限行常态化,都对公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了限制,是对私利的侵犯。
而且限行常态化之后,车主合法购买的车辆不能正常使用,在使用方面造成了一种强制性的“贬值”,再加上交强险、保险费等按年缴纳的费用,实际上给车主的财产带来了损失,而这些损失并没有任何补偿。
也就是说,车辆限行是你花了钱买了车,还不能放心大胆的使用,还得白白的承受因此造成的损失。
接受限行常态化是权利底线在降低
上面两种看法都合情合理且合法,也因此需要特别提出另外一个在宪法和行政法中都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比例原则:当国家行使公权力而与基本权利发生冲突时,必须审查该公权力的行使是否为宪法所规定,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害是否适度、合比例;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有适当的比例。
限行难以摆脱侵权嫌疑,而常态化更是让这种侵权“正常化”。如果推行常态化,为了公共利益牺牲私利的比例是否适当,恐怕难以评估。
而受到侵害的权益又如何补偿?总不能因为套上了“保卫蓝天”这样一个看起来无懈可击的理由,就能让大范围的个人利益受损一笔抹去。如果只是这样浮皮潦草略过不谈,恐怕只会让公权侵犯私权成为习惯,肆无忌惮,助长有法不依的不良做派,又何谈依法执政?
对于普通人来说,面对限行只能接受,并且慢慢习以为常,甚至会在正义的目的下生出一些为社会做贡献的大义凛然。对于这种“贡献”背后的损失,很多人并不敏感。这种不敏感正是来源于常识模糊,底线降低。当我们接受了限行后,慢慢会把这种“反常”当成正常,而不觉得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这就像是城管不打摊贩,人们会夸赞城管文明,而忘记了城管本来就不该打人。就像是医生不收病人的红包,人们会夸赞医生有医德,而忘记了救死扶伤本来就是医生的职责。造成这种种“反常”的称赞,就是因为我们对于城管、医生的职业底线在现实中被拉低,一旦他们“正常”了反而像是“不正常”了,值得表扬了。
如果说短期的限行还在社会的容忍范围之内,那么一旦限行常态化,车主的权益会更加无法保证。那么又有谁可以保证,公权在制定规则时有充分考虑私权的合理要求,而不是降低公民权利底线,把损害私权作为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方案,而这正是值得担心的地方。
西安限行常态化也难从源头解决雾霾问题
就算我们抛开“矫情”的所谓权利不谈,西安推行限行常态化恐怕也难从源头解决雾霾问题,还需有千千万万的车主为它买单,是一种昂贵的城市治理方式。
据2015年西安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对西安市PM2.5的“贡献”约为21.4%。经常都在说“源头治理”,那么造成汽车尾气污染的源头是什么?是油品?是车辆技术?还是车主踩油门的姿势?除了机动车尾气制造的21.4%的污染,另外78.6%的污染源头又是来自哪里,在这方面政府是否将治污工作做到了极致?扬尘的工地停工了吗?排污的企业要停产吗?显然,单单是车辆限行常态化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又或者有人会认为,即便限行对于治污减霾没有太大的效果,至少路上车上了,缓堵保畅了。这种想法就像是隔壁李大妈去超市买了一大包酸奶,送了一个廉价杯子。回家一看,酸奶全过期不能喝,李大妈还觉得没事,至少我还落了个杯子。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还沾沾自喜。而常态化就是将捡芝麻正常化,精神胜利法罢了。
就某媒体所说支持限行常态化的有7成,不妨再来看看另外2家媒体的调查以供判断。
支持限行常态化的远没有达到7成。曾经有句话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牺牲小我,成全大我”,但这句话如果放在现在,恐怕会有很多争议。
涉及全社会的问题从来都是复杂的,但在公与私的对立中,也有公与私的一致:我们都希望有良好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如何找到平衡点,实现最优,必须进行细致的考量,也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