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家宝丨脱贫攻坚精神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生动阐释脱贫攻坚精神。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考察调研。
2020年4月,总书记到秦巴山区陕西省平利县调研。春雨淅沥,他拾级而上,走进茶田。他的身旁,是陕西省委书记、安康市委书记、平利县委书记和蒋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上下同欲者胜。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层层压实责任,兑现对人民的承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
“只要我还干得动,我都永远为村里的老百姓做事!带上我们村的老百姓,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必须带领群众,拔掉老百姓的穷根”......
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扶贫干部舍小家为大家,他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住过最穷的人家,哪里有需要,他们就战斗在哪里。
△2018年4月,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右二)在下乡时向群众了解情况。2019年10月7日,在扶贫下乡返程途中,张小娟因乘坐的车辆坠河不幸殉职。
要建档立卡摸清每户致贫原因,不能“手榴弹炸跳蚤”,要下一番“绣花”功夫。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西部贫困的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精准扶贫方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胜法宝。
不搞花拳绣腿,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坚决反对“面子工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令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五里坪村农民逐渐脱贫走上了小康路。图为当地农户在一个属于精准扶贫项目的养鸡场内工作。
2020年4月20日,在陕西柞水小岭镇金米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村民网络卖货直播间。金米村在秦岭深处,老百姓因地制宜种植木耳,还通过电商直播卖货带动销售。小木耳做成了大产业,总书记说:“电商,在农副产品的推销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是大有可为的。”
一声声卖力吆喝、一次次点击下单、一单单物流速递……电子商务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注入巨大活力。
我们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帮扶方式,一个个贫困村不断焕发新生机。
△2020年4月26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枇杷进入收获期,当地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直播销售枇杷。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祖祖辈辈被困山谷底部,世世代代与世隔绝。重庆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不信天不认命,带领村民耗时7年凿出绝壁天路,摆脱贫困。
△上图为1999年9月,毛相林用钢钎撬大石,带领村民一寸寸凿开出山公路。下图为下庄村新貌。
脱贫攻坚到最后,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党和人民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所有深度贫困地区的最后堡垒被全部攻克。脱贫地区处处呈现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8年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累计投入6601亿元。我们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宁肯少上几个大项目,也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面向中外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掷地有声。
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
△2017年2月,江西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正式脱贫。图为井冈山市神山村村民的笑脸合集。摄于2020年7月。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监制丨王姗姗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吴璇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刘欣颜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栾熙彦
编辑:马腾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