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 第十二集:融入世界
金立旺是新华社的一名摄影记者,也是上海洋山港从无到有的见证者。
2002年底,金立旺第一次来到洋山岛,那时的大小洋山还是原生状态。之后他又去过几次,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里的变化。
洋山港从零起步,在一片荒芜的岛屿上,迅速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东方大港。
如今,长江口外,东海之中,上海洋山深水港绵延数千米的岸线上,铁红色桥吊林立,集装箱起起落落。来自长江沿线腹地的货物从这里被运送至欧洲、美洲、西非,甚至更远。洋山港见证了中国与世界交融激荡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走进国家博物馆,你会看到这样几件文物:入世槌、签字笔、议定书。它们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与世界激荡、碰撞、融合的历史见证。
2001年,卡塔尔首都多哈,当地时间11月10日18时34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国。
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日子,也是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时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竞争与合作的必然要求。
日内瓦湖畔,这座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大楼,是世界贸易组织总部所在地。世贸组织的前身是成立于1947年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中国是关贸总协定最早的二十三个缔约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没有举行谈判恢复缔约国地位,关贸总协定成为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没有实质加入的最后一个重要国际组织。
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之后,出口越来越多,三分之—都是纺织品。1981年,关贸总协定进行多边纺织品谈判,签署了《多种纤维协定》,分配纺织品的全球配额。中国虽然不是缔约方,但却是纺织品出口大国。1984年,关贸总协定同意了中国加入这一协定的申请,中国纺织品出口因此大增。
为适应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不断扩大的新形势,我国开始考虑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
1986年7月10日,时任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代表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递交了申请。从此,中国“复关”“入世”谈判拉开了序幕。
最初阶段,中国与各方谈判的焦点是:中国经济究竟是不是市场经济?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在日内瓦举行的中国组第12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宣布:我们中国也是搞市场经济的,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这个宣布在当时的关贸总协定总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从而结束了对中国贸易体制的审议。
1993年底,江泽民同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会晤时,阐明了中国处理“复关”问题的三项原则:第一,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要参加,毫无疑问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这个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这三项原则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发展的现实,决定了互利共赢的谈判目标,对于保障中国的基本权益极为重要。
1994年,在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的前一年,中国已经非常接近“复关”的目标。但由于美国等少数缔约方缺乏诚意、蓄意阻挠、漫天要价。中国的“复关”谈判,不得不转为“入世”谈判。
中国复关入世第三任首席谈判代表谷永江(2001年采访): 中国发展的前途,他们是看在眼里了。因此想在中国这个大市场,未来潜在的这个市场当中能够占领一定份额。因此它给我们强加了这么多条件,这就是我们(谈判)困难的来源。
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同年,中国正式申请加入世贸组织,开始与世贸组织的37个成员国逐一进行拉锯式的双边谈判。
其中起伏跌宕、山重水复的情节迭出,最复杂、最艰难的还是中美之间的谈判。
在谈判的艰难时刻,江泽民说过这样掷地有声的话:我们决不做软骨头。同美国的交道还要继续打。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上,对于他们提出的苛刻无理的要求,我们决不能让步,要坚决顶回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我们的根本原则。
美国工商企业界对国会发起了大规模的游说活动,在他们看来,拥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新的贸易协议将使中国向美国的商品和服务打开市场大门。
中美谈判进行了多达25轮。1999年11月10日,最后的谈判在北京进行。在中美入世协议谈判的最后阶段,我们的底线距离美国要价仍很遥远,时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斯珀林虚张声势地拍桌子,站起来对中国谈判代表团说:“你们的这个条件,永远、永远、永远也加入不了世界贸易组织!”
对于美方谈判代表的这种威胁,中国谈判代表团给予了有力的回击,顶住了压力。
敲桌子砸板凳是美国代表团谈判的惯用伎俩,中美双方为各自国家的利益唇枪舌剑,锱铢必较。
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 石广生(1999年采访): 这是正常的,也不可能哪一方失败,只哪一方失败,哪一方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双边,美国要维护它的利益,我们要维护中国的利益。这是正常的,只要平等协商,中国有一个美德,就是互谅互让,讲道理。我想,谈判才能继续进行下去。
在党中央的正确决断和领导下,中美之间这场持续了六天六夜的艰苦谈判最终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 中国谈判代表态度非常坚决,非常睿智。始终坚决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谈判代表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谈判过程中始终坚守原则。
1999年11月15日下午4点,石广生与巴尔舍夫斯基在北京签署了两国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市场准入协议。2001年9月与最后一个谈判对手墨西哥达成协议。至此,中国完成了与世贸成员的所有双边市场准入谈判。
为了推开世贸组织的大门,中国用了整整15年的时间。终于有了享受与其他世贸成员同等待遇的权利,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入世后,中国政府全面履行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承诺。在2002年入世后的第一年即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截至2010年,中国货物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中国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与多个国家建立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构建起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中国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履行世贸组织承诺的努力,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入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十年,进口大幅增长,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如今,中国早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托·阿泽维多: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了未来增长的潜力。我认为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不仅是中国,还有中国所有的贸易伙伴。
浙江义乌作为一个县级市,在入世后几年间里贸易出口量增长几十倍。每天清晨,义乌小商品市场一开门,上万间商铺开始封箱发货。它们陈列的只是样品,背后连接着上万家工厂,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
入世后的2002年,义乌设立了海关办事处。2009年升级为全国首个县级市海关。
入世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在义乌,而是在整个中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从未如此紧密。
2001年,中国的入世元年。银行、保险、证券、汽车、电信、石化、旅游、建筑、教育服务等都纷纷打开大门,一批外国知名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最初,也有很多人担心大量的国外商品和外资企业涌入中国,会给中国的产业会带来灾难性冲击。当时不少人用“狼来了”形容国人的担心。
汽车业被认为是入世后“最揪心的产业”。入世之前,中国汽车业长期根据上世纪80年代施行的汽车目录进行管理。民营企业的汽车产品迟迟上不了目录。2001年入世,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合资企业让中国汽车行业在整车开发流程、制造工艺、高端人才方面多方面受益。民营企业也借市场开放契机,谋求合法的准生证。
当年,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为了申请生产许可证,频频往返于浙江和北京之间。如果拿不到许可证,他的企业将面临破产。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三天,国家经贸委给李书福发出中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汽车生产、制造、销售许可证。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这完全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才有吉利,否则话,吉利不存在,也诞生不了。那个时候,说中国要加入世贸组织,我觉得非常好。最起码,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更加自由地参与这个行业的竞争。
如今,在中国道路上行驶的各种汽车,有中国品牌,也有国际品牌。小轿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权。2018年,吉利入股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成为最大股东。
中国入世,市场逐步开放。从产量200多万辆到1800多万辆,从世界排名第八到世界第一产销大国,中国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同时,诞生了一大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吉利、比亚迪、奇瑞等一批自主品牌企业异军突起,与入世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汽车业非但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反而成为中国经济当之无愧的支柱。
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创造力,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中国出口到国外的产品物美价廉,从日用生活品到高科技产品琳琅满目,为国外消费者提升了生活质量、降低了生活成本,既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他人。
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创造了广阔的平台。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
如果说中国的开放是从“引进来”开始的,那么,入世之后的开放则更多的是“走出去”。
2001年4月5日,美国南卡州坎姆顿市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命名仪式:为了感谢中国海尔集团对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政府决定将原来的“协作大道”命名为“海尔路”,这是美国第一条以中国企业品牌命名的道路。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2008年采访): 我觉得说得极端一点,这个企业分大类就是两类。一类是全球化企业,一类是为全球化企业打工的企业。所以你如果不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不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品牌。你只能为它打工。那为它打工,你自己的空间和自己发展的余地就很小。所以我觉得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企业来讲,应该说是给你很大的一个发展空间,但是,这条生路,这条出路需要你自己冲出去,你自己杀出去。
如今的海尔,已经当之无愧成为世界白色家电著名品牌。截至2017年,已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
到世界经济的大海中经风雨、见世面,中国企业展示的是坚定的决心和巨大的勇气。
这里是匈牙利北部一个只有三万人口的小镇——卡辛茨巴斯卡。63岁的朱哈斯.约瑟夫祖孙三代都在同一家企业工作——宝斯德化学公司,匈牙利最大的化工企业。在十几年前,这家6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公司的困境给约瑟夫一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此时,在7000多公里之外的中国有一家企业——万华化学集团正在谋求走出国门,收购宝斯德成为万华一个理想的选择。这桩价值12.6亿欧元的并购案,过程复杂而艰难,在并购完成之后,中国企业给宝斯德带去了更为先进的管理制度。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丁建生: 第一条,改变。就是要变革,变革最主要的是变革观念。必须要适应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有活力的最主要的一条要素。所以我们给它加了一条是什么,绩效导向。
匈牙利宝斯德化学公司财务经理朱哈斯·约瑟夫: 能够根据个人业绩评估结果,得到额外多一个月的工资。在万华化学来之前,我们公司并没有业绩考核系统。
2015年年底,这家原本濒临破产的宝斯德公司盈利达到了2000万欧元。2017年企业利润更是超过了4亿欧元。万华化学集团也由此跻身聚氨酯行业全球三甲。
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给世界带来的价值与活力。受益的不单是中国的企业,东道国也受益匪浅。
2008至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阴霾的笼罩下,在非洲投资的中国有色集团切实履行郑重承诺,所属的非洲企业没有裁减一名员工、没有减少一分投资、没有减少一吨产量。这给东道国带来了现实的利益。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关键一步,也是世界搭乘中国快车的重要契机。
中国因世界而丰富,世界因中国而多彩;中国需要一个包容的世界,世界需要一个发展的中国。
“中国融入世界,整个世界都动了起来”。中国赢了,世界也赢了。
大事记
1990年9月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1994年4月 全功能接入世界互联网。
1994年5月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1996年3月 大幅削减关税。
1997年3月 开放中国公民出境游。
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2001年12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2年11月 与东盟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2002年12月 正式启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
2005年 义乌小商品市场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2008年12月 吸引外商投资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
2009年 成为全球出口第一大国。
2010年1月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
2010年5月 举行上海世界博览会。
2011年3月 “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全线开通。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