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但研发投入仍需加强 - [2013]7号
2012年,我省重大科技成果获奖数、国际论文数均居全国第4位,技术市场交易额居全国第5位,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国第9位。但是,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仅1.99%,排名从2005年的全国第2位下降到第8位。
一、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1、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快速增长
2012年,我省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保持30%以上增幅,申请量全国排名比上年上升3位,首次跻身全国前1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7043件,居全国第9位,西部第1。专利授权14908件,列全国第17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018件,居全国第9位。
2、国家级科技奖排名靠前
2012年,我省主持和参与完成的36项(主持、参与完成各18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项目总数居全国第4位。
3、论文发表量稳步增长
2010年,三大权威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CPCI-S)共收录我省科技人员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17947篇,发表量居全国第4位;《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26670篇,居全国第6位。
4、技术市场交易额连年攀升
2012年,我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34.82亿元,同比增长55.46%,排全国第5位,西部第1。2006-2012年,我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率达到57.52%。
5、企业创新成效偏低
2011年,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921.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8.6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8个百分点,列全国第19位,低于西部的重庆、四川、甘肃。2012年,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819.53亿元,同比减少11.08%;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6.41%,创近7年新低。
二、R&D经费投入规模小、增速慢,投入强度逐年下降
9月26日,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省R&D经费投入287.20亿元,列全国第13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2.21亿),不足江苏(1287.9亿元)、广东(1236.2亿元)的1/4;R&D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5.18%,增速位居全国第25位;R&D经费投入强度1.99%,创近十年新低,全国排名由2005年的第2位下降到第8位。《陕西省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陕西省R&D经费占GDP比重力争达到2.6%。从近几年R&D经费投入情况来看,如期实现这一目标,难度很大。
主要原因是:
1、企业R&D经费投入总量少、占比低
2005年,我省企业R&D经费投入25.24亿元,占全省总量的27.39%;2012年达到127.27亿元,占比44.31%,比2005年提升17个百分点。然而,与全国水平相比,我省企业R&D经费投入呈现总量少、占比低的特点。2011年,我省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96.68亿元,不足广东省的1/9;占全省比重38.8%,远低于76.2%的全国平均水平。
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企业R&D经费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反映了企业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2012年,我省规上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0.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奥斯陆手册》中的标准:企业R&D投入强度小于1%,表明企业创新能力较低。
2、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少,其中开展R&D活动的企业更少
根据《2012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1年,我省规上企业共3684家,数量列全国第21位,不足江苏(43368家)、广东(38302家)的1/1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508家)。我省规上企业中,开展R&D活动的仅332家,占比9.01%,数量不足浙江(8026家)的1/24。
3、地方政府科技投入偏低
中央政府资金占52.77%,是我省R&D经费投入的主要渠道;地方政府资金仅占3.57%。
2012年,我省财政科技支出34.94亿元,在全国排第18位,比上年下降1位;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05%,在全国排第22位,比上年下降2位。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13年我省财政预算报告显示,全省财政仅1.08%用于科技,全省财政科技支出明显不足。《陕西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1-2015)》提出,到2015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重要达到1.5%,如期实现这一目标,压力很大。
上述分析显示,虽然我省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但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真正确立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需要:一是不断强化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二是进一步加大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在科技计划立项上给予企业更多倾斜;三是继续实施企业联合重大专项,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