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得开门,群众才会认可你——记我省首批“三秦楷模”、社区民警汪勇

24.12.2014  12:46

  本报记者 秦华

  汪勇个不高,1.6米,模样有些黑瘦,说话文气略带湖南乡音。走近汪勇,真应了那句俗语: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汪勇在部队从班长提升为排长、副连长、连长、副营职协理员。2005年底,汪勇转业到地方工作。当时,他曾跟随多年的首长鼓励他道:“你要是块金子,走哪都会放光。

  2007年8月,汪勇被分配到西安市新城公安分局韩森寨派出所。所长程波问他想干什么警种?汪勇觉得破案抓逃犯干起来有劲,便说要当刑警。看着矮矮的汪勇,程波说:“这个你可能干不了,还是从社区民警做起吧。”所长的话虽然让汪勇感到压力,但他并无怨言。就这样,汪勇走进了咸东社区警务室。

  汪勇刚开始有“三怕”:一怕进不了门,二怕见不了人,三怕说不上话。咸东社区是一个以省红旗电机厂、省安装四处等12家改制中处于停产、半停产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居民为主的综合社区,住有居民2418户7230人,加上流动暂住人口共有1.6万余人。突出表现在“四多一大”:发案多、不稳定因素多、下岗人员多、流动人口多和掌控治理难度大。

  “最开始,大家都不怎么待见这个‘唠叨多事’的片警”,咸东社区商户李原回忆,初见汪勇,是在自家的商铺里,正逢他上门宣传防火知识,“他反复催促我把存在隐患的电线换掉,当时觉得他只是走走形式罢了。”后来,邻居家一次火灾让李原对汪勇彻底改观,“当时场面乱作一团,远远看到汪勇骑着自行车冲过来,扑在最前面组织大家救火。”大火扑灭了,汪勇冒险救火的形象也刻印在李原的脑海中,“从此我管他叫汪哥,有啥都听他的。

  汪勇说:“要敲得开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前提是让群众从心里认可你。”他给自己“量身定做”了个“万千百计划”。即,走万里路、进千家户、解百家难。他决心用步伐丈量出自己的工作,用脚印建立起一道治安防护墙。很快,通过大量细致的走街入户,汪勇建立起详细规范的小区院落登记、辖区单位统计、出租户登记及重点人口、残疾人、低保户等14类台账,掌握了社区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他还在电脑上发明制作了“一键通”:即,点哪个院落,哪个院落的详细情况就出现在屏幕上,包括住户、残疾人、孤寡老人、两劳释放和吸毒重点人及门卫、消防设施位置等信息一览无遗。哪个小区外来人口多,哪个单元楼层住的谁,哪个院落无技防设施,哪个单位仅有夜间值班、白天无人看护,哪里的天然气管道小偷易攀爬,汪勇渐渐有了数。群众也通过接触,记住了这个负责的“小个子汪警官”。

  汪勇对特殊的精神病人同样倾注着真情。刚接管社区不久,汪勇在红旗电机厂南院走访时,了解到居民李某精神有些不正常,经常在社区闯祸。得知李某当过兵,后来下岗与妻子离了婚,生活很困难,汪勇决定登门造访。因为他患有精神病,在社区几乎是人见人躲。他曾几次在社区纵火并扬言报复,经常用刀和铁锤砸邻居的大门,让邻居很头疼。当时有些居民劝汪勇:“你不要去他家,一旦犯病很难控制。

  汪勇来到他家门口:“李哥你好,我是你兄弟,听说你当过兵,我也是当兵回来的,想看看老班长。”一下拉近了距离,李某情绪也变得稳定了。汪勇和他拉家常,得知他家中困难,答应马上向厂领导反映他的情况。听到这些暖人心的话,李某很感动,最后还亲自送汪勇出了他家大门。

  在拉家常期间,细心的汪勇发现李某家中的电线东拉西扯,晚上居然靠电视机照明。汪勇找来电工,给他家重新走线,让电灯重新亮了起来。不仅如此,春节前,汪勇还协调他原来的工厂,给他补助了400元钱。虽然钱不多,但李某还是很高兴。从此后,他的病再也没有犯过,再未出现过激行为。有时,李某看到社区警示牌上汪勇的照片脏了,还会主动用抹布擦干净。

  社区群众说:“从进不了门,到教好了一个人,汪警官不知费了多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