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陕西农机鉴定人
7月的西安,炙烤在40℃的高温中,秦岭北麓的一处农田里,有一群带着草帽手拿仪器、记录本的人在忙碌着。有人不知疲倦地一趟趟跟着拖拉机反复的奔跑,有人蹲在地里用尺子来回测量着什么。他们是谁?他们在干吗?空旷的田野中只有他们顶着午后的太阳在工作着,空气是炙热的,周围的一切都是灼烫的,连人的呼吸中都透着一股子热气。此刻,地表温度已经达到了爆表的54℃。
旋耕机考核现场
原来是省农机鉴定站的鉴定员们顶着高温、冒着酷暑在地里做着试验,接受评审专家的现场考核。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和省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站又一次迎来了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资质认定和扩项评审。从2017年农历春节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到5月18日递交申请书,再到6月25日汉中市西乡县的首场现场考核,陕西农机鉴定站的全体工作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备战机构评审。
递交申请书仅仅只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根据评审工作流程的安排,从第二阶段开始,鉴定站就从内部管理、各项制度更新、仪器设备清理、检定、记录完善、操作规程上墙、档案整理清查、现场试验准备等方面查漏补缺。
利用复评审进行扩项,从而大幅提升我省农机试验鉴定和检验检测能力,既是落实省农机局“提高试验鉴定能力,支持陕西农机工业发展”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站班子早在2014年9月恢复鉴定检验业务时就确立的长远规划。三年来,站班子一方面狠抓制度建设、加强人员业务培训、积极开展推广鉴定,支持我省农机产品享受国家补贴,一方面,逐年添置仪器设备,创新渠道引进技术人才,缓解专业人员严重匮乏的局面,为今天的鉴定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此次复评审附带扩项,工作量巨大,任务十分艰巨,对鉴定站是又一次重大考验,业务人员在保证“推广鉴定工作不停、力度不减”的前提下,牺牲节假日,加班加点地做着扩项的各项准备工作。
周末加班现场
已经办理的退休手续的原总工程师黄志民,看到站上业务人员实在拉不开,自愿带领年轻同志上陕北下陕南,开展推广鉴定,尽最大努力把时间赶出来保障评审顺利进行。他在指导年轻人按照新大纲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还注重培养这支年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技术素质的提升,经常性地开展业务知识和仪器设备操作技能的培训。在他的感召下,全体业务人员自觉推迟下班时间,放弃周末和节假日,尽最大努力确保两站复评审和扩项工作顺利完成。
进入冲刺阶段,有几间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推开门总能看到忙碌的身影。他们其中有家住在距离单位十几公里远的年轻姑娘詹惠敏和南卜月,每每加班晚归的时候,站长王延宏总要叮嘱一句:何鹏负责把她们送到家,到家后在单位微信群里说一声;综合科副科长王若飞的妻子怀有身孕,从单位启动复评审工作后,他就一心扑在单位,无数个夜晚、周末、节假日他都在办公室加班,妻子一人在家、一人去医院产检,预产期距今已不足半个月;家中儿子不满一岁的90后小伙陈真,妻儿远在老家杨凌,为了复评审,他无法每周回去探望,只能拜托家中老人多帮衬,妻子多谅解;副总工程师兼技术负责人杨海龙,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他将医生开出的住院证明装在身上,继续带病工作,因为他清楚这次评审、扩项工作自己所担负的重任;副站长张保伦不仅带队开展推广鉴定,还负责机构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核查,更是开着私家车,拉上仪器设备带领检验人员从西乡到杨凌,从咸阳到富平,一项项地完成着现场考核,高温酷暑在他们眼里只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心里此刻只装着一件事,那就是:复评审、扩项。
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受着农时季节的限制,错过今年这个“农时”,生产企业就要等上一年,这对企业是一个不小的损失,这也是鉴定站工作的特殊性。“鉴定站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为企业服务,促企业发展”,站长王延宏经常这样要求大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幅提升我站的鉴定检验能力。鉴定站这支年轻的团队接受着考验,也迎接着挑战,什么“白加黑、五加二”对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这些年来,他们没有休息过的周末、节假日数不胜数,这就是我看到的陕西农机鉴定人,这就是我身边可爱的陕西农机鉴定人,这就是奋进中的陕西省农机鉴定站!
评审会现场
7月14日评审组入驻鉴定站,一份份练兵报告、一场场能力比对,都在评审组专家们挑剔的眼中通过了。7月16日,评审组长“基本符合”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省农业机械鉴定站和省农机设备质量监督检验站两个机构通过了资质认定和扩项评审,只有鉴定站的人员才明白这一句“基本符合”来的多么不容易,只有他们懂得其中的辛酸和汗水。这是他们辛苦了大半年的成绩,这是对他们过去工作成绩的肯定,是陕西鉴定站2014年恢复资质后,用三年辛勤汗水浇筑的成果之花。
此次资质认定和扩项评审的顺利通过,大幅提升了我省的农机产品试验鉴定能力,是落实“追赶超越”的具体行动。陕西鉴定站这支敢于拼搏、团结奋斗的年轻队伍将继续前行,一步一个脚印的大踏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鉴定站 张颖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