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争当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排头兵”

20.01.2015  11:28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开创了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为落实这一战略构想,陕西省委、省政府迅速做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决策部署。同时,明确提出要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署名文章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杨凌旱作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加强旱地作业与设施农业、环境调控与节水灌溉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撑,在中亚国家建设新技术推广示范基地。”这些部署要求,为杨凌示范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定位,也为杨凌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杨凌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以中国的“农科城”著称于世,过去几十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科研教育基地。为进一步发挥杨凌的科教优势,199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旨在以杨凌为载体,解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面对肩负的历史使命,面对亿万农民的新期待,示范区成立17年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深化农科教体制改革,探索协同创新新机制,持续探索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新路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示范推广效应显著增强,在作物品种选育、旱区节水技术、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通过科技创新和科技示范推广,带动亿万农民走上致富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杨凌示范区正在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力争成为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杨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品牌优势、科技优势、体制优势以及良好的对外合作基础。驻地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科教单位,有60个国家和省部级研发平台,聚集了70多个学科、5000多名科教人员。杨凌示范区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具有省级经济管理权和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实行“省部共建”和“省内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独特的共建体制优势,使杨凌加快发展的机制更加灵活。近年来,先后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埃及等国建立了现代农业援外基地,建立了9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80余项。作为全国四大援外培训基地之一,仅2014年,杨凌就成功举办12个农业援外培训项目及38项国际交流活动,多个国家农业高级官员参加培训,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杨凌建设世界知名农业科技创新城市”、“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杨凌与丝绸之路国家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既有相通性,也有互补性。为此,我们提出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为契机,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政府间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涉农产业商贸合作的重要中心、涉农科技研发的重要基地、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示范基地的工作思路,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化示范及经贸合作交流,使杨凌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及发展模式的示范推广基地、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展览交易的重要中心、中国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国际农业对外援助交流的重要平台、现代农业对外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

  打造国际农业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杨凌农高会平台作用,放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合作恳谈会、丝路国家驻华使节杨凌行、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展等活动效应,促进杨凌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在进一步巩固与丝路沿线国家4个友好城市关系基础上,推动示范区在更大范围同相关城市建立友城关系,加强交流合作,带动示范区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主动参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展会、博览会等活动,让中国杨凌农业科技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和新经验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得到展示、推广,为推动沿线国家和世界农业发展注入杨凌基因,增添中国力量。

  推进农业重点领域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中亚、西亚、东欧等38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人口近30亿,市场规模独一无二,尤其是农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积极推进农业重点领域的合作,通过以点带面,逐步将合作关系扩大至中亚其他国家以至中东欧国家。以“中国——哈萨克斯坦苹果友谊园”建设为契机,推动双方在苹果新品种研发、矮化新栽培模式推广、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杨凌农高会与中亚国际农展会、哈萨克斯坦国际农牧业及园艺展览会的长期合作机制,以展会为平台促进多领域、深层次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涉农新品种、新技术等物权的国际交易和流转,带动商贸合作。加强政府、民间等多层次交往,积极搭建双方交流对接、项目推介、人员往来交流平台。

  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区内两所大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有关农业科研单位、高校在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规划建设苹果种植技术和品种改良、旱作农业及节水灌溉技术等联合实验室。依托国家(杨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平台,构建科技成果数据库,实现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科技成果的合作与共享。支持区内高校、科研单位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交流。

  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合作。依托杨凌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度高的优势,引导推动区内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现代农业经贸合作。支持区内有条件的涉农企业在境外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示范基地,以基地为载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策划举办“杨凌企业走进中亚”系列推介活动,促进杨凌先进的农业技术及产品,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流通。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杨凌将乘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浩荡东风,切实发挥示范区在农业科技服务和国际农业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争当现代农业国际合作的“排头兵”,为我国农业乃至世界农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