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安康市岚皋县明星村十组的赵章永提着一盆炭火,兴致勃勃地走进新家。通红的炭火越烧越旺,映衬着整个屋子温暖而祥和,“终于住进新房了,”老赵一张笑脸,在炭火的映照下红彤彤的。
赵章永一家五口人,过去住在半山腰上,三间土坯房,破旧且多处裂缝,遇到大雨屋内就进水。老赵左腿残疾,从山上到山下,眼看只有一面山,却要走一小时,“要是能搬到公路边住就好了。”
2014年初,岚皋县在移民搬迁总结评估中发现,全县家庭贫寒、智力低下、离开土地难以生存的危困户有497户,他们既不是五保户又不是特困户,不能用“交钥匙”工程实现搬迁。面对这种现象,县长杨义龙在县人代会上,郑重向全县人民承诺:实施危居贫困群众安居工程,将其列入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实现年底前彻底解决497户住房问题。
说了算,定了干。岚皋县在每个镇落实一名县级领导联建、派驻一批县级部门帮扶、成立一支工作队伍具体包抓。在年初就明确了建房任务,逐一核实自身无力建房且离开土地无法生存的无房户、危房户、危居户情况,按程序做好评智、评勤、评家底和群众互评,对不是贫困建卡的户不纳入,有智有劳但好吃懒做的不纳入,确保重点贫困户一个不漏地搬入新居。
10户以下的安置点由镇政府牵头现场踏勘选址,10户以上的安置点由县搬迁办规划确定。县政府、帮建部门、镇政府三方筹措3万元,分别按每户县政府1.5万元、帮建部门1万元、各镇0.5万元标准落实资金。此外,还专门为每个重点危困户落实一名帮扶干部,帮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扶持产业建设,做到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
房屋循环安置和土地互相置换,是建造危困户住房的亮点之一,房主对房屋只有居住权,待有能力搬出或成为“五保”进入敬老院后,将交出房屋再安排给新的危困户。并由村委会协调置换土地,将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引导发展产业,不仅节约公共资产,实现有土安置,还达到避灾扶贫搬迁效益性最大化。
2015年,岚皋县建设重点危困户避灾扶贫搬迁10户以上安置点8个,5户以上10户以下安置点19个,累计投入建房资金1500余万元,落实帮扶单位90余个,投入帮扶资金460余万余,彻底解决了497户危困群众的住房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在安置点附近建设种植或养殖产业园,因户施策引导扶持危困户参与发展产业,就近到园区务工,增加家庭收入,确保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岚皋县政府官员说。(来源:安康市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孙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