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农民画:来自田间地头的艺术瑰宝
春锄。李凤兰作(记者曹瑞翻拍)
画家樊志华在自己位于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内的工作室里认真作画。记者曹瑞摄
7月24日,西安市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外,阵阵蝉鸣,声声入耳。展览馆楼下,一间小屋里,一台小风扇正悠悠转动,吹出缕缕凉风,墙壁四周挂着的画作轻轻摆动着。画家樊志华正伏在桌前,一笔一画精心画着一幅反映猕猴桃丰收景象的农民画。斑斓的色彩、拙朴的线条,描绘出了热闹喜人的场景。樊志华说,这间小屋是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为了支持农民画创作而特地打造的工作室,他每天都来这里心无旁骛地创作。“20世纪50年代初,在原户县文化馆举办的农村美术培训班上,我开始学习绘画,后来我成了美术教师、专业画家。户县农民画改变了我的生活,也丰富了我的人生。”回顾自己的绘画道路,樊志华颇为感慨。
一部热闹的农村戏剧
一曲优美的西部民歌
洁白的羊群、翠绿的玉米地、大红的秧歌队……观赏户县农民画,仿佛是在看一部热闹的农村戏剧。
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在陕西关中地区的剪纸、壁画、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基础上演变而来。“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是户县农民画创作的真实写照。户县农民画所画内容多取材于当地人物、动物等,勾画出美丽的自然田园风光,以朴实的绘画语言详尽而生动地记录农村生产劳动的壮观场面、热烈活泼的节庆场景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
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馆长王文吉介绍,户县农民画以“夸张变形、对比强烈、浪漫稚拙、构图饱满以及重朴实、讲神似,民族民间风情强烈,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地域特征明显”为主要特点,构图简洁而饱满,想象大胆丰富;注重色彩对比,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的描绘,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讲究装饰性;风格浑厚质朴,气韵生动。“如同一曲优美的西部民歌,户县农民画抒发着中国农民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歌唱着日新月异的美丽家乡,洋溢着三秦农民淳朴、善良和豪迈的感情色彩。”王文吉说。
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户县农民画蜚声中外,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走向了全世界。1974年,原国家邮电部就曾发行一套《户县农民画》特种邮票6枚,在中国邮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1966年、1973年、1998年、2004年,户县农民画4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专展。2013年至2015年,240余幅户县农民画入选全国公益广告库,随后出现在全国各地机场、车站、码头和街头。
鄠邑区也因此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典型。1988年,鄠邑区被原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2014年,原国家文化部再次授予鄠邑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扎根时代沃土
绽放新的生命之光
20世纪50年代末的户县农民画,以漫画、单线平涂为主,人物造型也比较淳朴简单。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户县农民画艺术形式基本界定在国画、年画、版画等专业范围内,以反映农民生产、生活为主。随着时代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初,户县农民画发展面临危机与困境,也进行了新的艺术探索。创作者们开始向民间美术学习,汲取民间艺术营养,使户县农民画形成了多形式、多风格、多种类的繁荣发展局面,也更加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精神。
王文吉说:“户县农民画的艺术风格新颖,种类非常多,在农民艺术家的长期创作活动中,形成了壁画、年画、宣传画、水粉画、水墨画、装饰画、连环画、版画、剪纸及其他艺术形式,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大胆的艺术创作精神。这些作品既保留了民间传统的艺术特色,又吸收了当代艺术的绘画技巧。”
“不仅弘扬中国文化,更要注重传承中国文化,让这项艺术后继有人。”画了一辈子农民画的雒志俭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户县农民画传承下去,让农民画的创作更加百花齐放。 “现在我们200多人的骨干画家队伍里,年轻人占的比重不少,这与近些年重视培训、加强传承有很大关系。有了年轻人的参与,这项艺术才有了新的生命力,也才能发扬光大。”雒志俭说。
2015年10月23日,户县农民画美术学院揭牌仪式在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标志着户县农民画在人才培训、理论研究等基础培训方面步入正规专业院校教学体系。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内,也常年开设农民画培训班。
2018年,新疆女孩王迪从2500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来到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学画。王迪说,她和母亲逛街时无意间看到街边灯箱上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讲文明·树新风”宣传画,这种颜色饱满、造型质朴、充满浓浓生活味道的绘画形式深深打动了她,也让她认识并喜欢上户县农民画,因此特地前来学画追梦。樊志华是王迪当时的老师。他说,王迪这种对农民画的热爱深深打动了他,也让他再一次感受到要继续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发扬户县农民画。
从手艺到产业
勃勃生机正在焕发
户县农民画画家手中的一支笔,不仅画出斑斓画作,画出鄠邑区的文化美名,也画出了一条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为了推动农民画产业发展,鄠邑区在全区建立了多个农民画庄和农民画创作培训辅导站,每年都要举办写生、创作等培训辅导活动。为了提高户县农民画知名度,规范农民画产销市场运作,2009年5月,“户县农民画”商标注册完成,对销售的画盒、画筒以及画框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包装,并在画盒、画筒上标注“户县农民画”商标,赢得了更多游客的青睐。
鄠邑区东韩村通过将农民画经营和旅游业结合,实现了文旅双赢。东韩村借助鄠邑区1988年被原国家文化部确定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美誉,加上该村有曹全堂、潘晓玲、王乃良等多位知名农民画家的优势,引导他们建起个人画室,兴建农民画展厅,并向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申请创建农民画庄。东韩村还打出了“进农家院,吃农家饭,看农民画,体验农家生活”的独特旅游招牌。画家王乃良的农民画作品《黄土雄风》《万山红遍》《黄土魂》等曾多次获奖,多件作品入选中国梦公益广告。他通过开设的农民画精品工作室,一方面继续创作,一方面成功实践农民画的市场化之路。“我手里握的不仅仅是一支画笔,更是一支致富笔、小康笔。”王乃良说。
在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内,记者还看到了带有农民画元素的餐具、包装袋、抱枕等文创产品。“我们在传承发扬户县农民画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户县农民画的产业发展之路。比如通过举办农民画艺术节扩大农民画影响力,将农民画与葡萄酒、茶叶等当地旅游特产相结合推动文旅融合。”王文吉说,户县农民画是陕西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对外交流的亮丽名片,也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源泉,可供探索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未来的发展可期。(记者曹瑞)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