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就医会有更多选择 延安市区将有3所三级甲等医院
8月25日上午,由延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的第七场新闻发布会如期召开。延安市医改办主任、市卫生局局长郝建东,副局长王汉林,市医改办副主任、市卫生局副局长刘雁冰就延安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做了详细的通报。
通过层层托管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在8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郝建东称,目前,延安市千人拥有床位5.7张,卫生技术人员5.5人,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7.24/10万和3.26‰,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免疫规划接种率稳定在95%以上,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类、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据悉,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近15亿元,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一轮建设和改造。其中包括,市人民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楼、疾控急救中心业务楼建成投用;对13个县区疾控中心和12个县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区进行了新建改造;实施了13个县区综合医院门诊住院楼建设项目;完成了全市172个乡镇卫生院新建改造等,目前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条件大幅改善。
2013年12月,延安市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为主体,联合洛川、延长、志丹3家县级综合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延安大学医学院,组建运行延安医疗集团。“在探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市医院与中国医科大学建立了业务托管关系,启动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对市中医院的紧密型托管,市区二级以上医院对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托管。”郝建东表示,通过这样层层托管,有利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今年5月,延安市被列为第三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
延安市区将形成3所三级甲等医院鼎力新格局
郝建东介绍,在 “十三五”期间,将以深化医改为主线,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全民健康促进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医疗卫生新格局。预计到2020年,千人拥有床位达到6.17张、执业医师2.46人、注册护士3.1人,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规划卫生建设项目1097个(市级6个、县乡村级1091个),概算总投资21.39亿元;设备配置方面,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添置价值9.6亿元的设备,重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诊断水平,加强疾控实验室、妇幼保健实验室建设,强化卫生监督检测能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安排在职卫生人才培训及继续教育1000名,为县乡两级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才5000名,为市县两级医院引进学科带头人100名。通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此外,还将完成市中医医院迁建、市传染病院改扩建项目,新建市妇女儿童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及口腔医院。“巩固和加强市医院与中国医科大学、市中医院与交大一附院的合作关系,使这两所医院在短期内建设成三级甲等医院,形成市区3所三级甲等医院三足鼎立、有序竞争,专科医院、民营医院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老百姓看病就医提供多选优选的机会。”郝建东说。
关注:如何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在新闻发布会上,就市民普遍比较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刘雁冰逐一做了解答。在解决“看病贵”问题上,刘雁冰从加强基本医保的建立、深化县级医院改革、县级以及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制度等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答。
刘雁冰介绍,截止去年年底,全市220万城乡居民已全部纳入了基本医保的范围;2013年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的医保并轨执行,一体化管理;2013年作为试点城市,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基本医保报销之后,对大病患者和困难群体,给予补助。刘雁冰表示,此外,还建立了医疗救助,对三无人员建立应急救助制度等,以确保老百姓不因病返贫、因病致贫。
在解决“看病难”问题上,刘雁冰从县级公立医院提高服务能力、组建医疗集团确保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方面做以解答。通过对县级医院硬件的提升改造、软件的大力支持、信息化的加强等方面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