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挽手,为了向往的那片蓝天
马新萍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这虽说是网友对雾霾的调侃,却也道出了人们深受其害的烦恼。
近几年,雾霾一词可谓异军突起。
人们出门第一件事往往便是抬头望天,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是如此,一看到灰蒙蒙的天便沮丧地说:“又不能到户外做游戏了。”
一旦天空湛蓝,人们微信圈必然会被蓝天刷屏,仿佛失散的亲人终于回来了。天蓝色成为人们最期盼的颜色。
我们的天空怎么了?
生活在这片天空下的我们该怎么办?
空气质量标准加严首当其冲。备受人们关注的PM2.5、臭氧等指标加入修订后的大气环境标准中。
一场治霾的战役全面打响。
2013年,以国家的名义向雾霾宣战的号角吹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始实施——
“经过5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力争再用5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治霾驶入快车道。
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出台,开启了实行最严格大气环境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的新局面。
2014年年底,《大气污染防治法》迎来大修,加大了对污染的处罚力度,引入了更严厉的限批措施。
全国上下自加压力,各使绝招。开展PM2.5源解析研究,找到当地致霾“祸首”,精准发力;地方两会上,不少省市领导立下“军令状”:北京,全年计划削减燃煤260万吨,退出污染企业300家;上海,着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河北,“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新增1吨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
压力变行动,行动见成效。
能够看到蓝天数量在增多,PM2.5数值在下降——
2014年,天津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13.5%,河北下降了12%,浙江下降了13%,山东下降了16.3%……
但是,这与人们对蓝天的期盼仍有很大距离。
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改善空气质量作为民生工程,提高目标,努力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今年,31个省市全部将大气污染治理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各项目标,有的还将目标量化为具体数字。
河北省政府近日决定大幅度调高今年治霾目标,PM2.5浓度同比下降目标由4%提高到8%。
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治理雾霾单打独斗的效果远不如多城联动,许多地方开始加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前不久,天津、北京以及河北省唐山、廊坊、保定、沧州6个城市被划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核心区。
这6个城市将建立统一的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协调机构,逐步实现预警分级标准、应急措施力度的统一,共同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区域性、大范围空气重污染。
让蓝天重现有一个过程,仅有政府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为了蓝天,希望人们禁烧秸秆。
为了蓝天,希望人们少燃放鞭炮。
为了蓝天,希望人们不再露天烧烤。
为了蓝天,希望人们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为了我们同享一片蓝天,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治霾大军中”。
(责任编辑:李国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