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着氧气做手术 这名陕西援藏外科大夫在阿里创造救治奇

20.07.2020  14:38

  阿里普兰县29岁的顿珠次仁7月11日因车祸,被送往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外科进行治疗,途中由于经历时间较长,到达医院两小时后就处于昏迷状态,需要进行手术,生命垂危。

  当天在手术室救治过程中遇到了突发设备故障,时间紧急,陕西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成员、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外科主任赵岳峰顾不得其他,凭借自己多年的扎实基本功,利用手摇钻和线锯,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吸着氧站立三个多小时,成功完成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挽救了患者年轻的生命。经过5天的休养,目前患者腿部已经可以移动,进行恢复,三个月后还要进行二次手术做进一步治疗。

  2019年5月份,在接到援藏工作任务后,赵岳峰想了许久,家里四个老人需要照顾,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三,一个上幼儿园,妻子在医院麻醉科,工作也异常忙碌,但家人的支持最终让他踏上了援藏的征程。

  2019年7月14日,赵岳峰随医疗团队达到阿里地区,抵达的第二天,赵岳峰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所在科室了解情况,当同事知道他是神经外科的医生时,都投来了担忧的目光。得知此前医院对于脑外伤的病人抢救治愈率极低,这让赵岳峰心中充满了忐忑不安。

  来不及适应,大考就降临了。刚从海拔300米的三秦大地来到海拔4500米的阿里,不到3天的陕西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专家们就经历了这样一场大考验。

  一名32岁的男性藏族患者入院后病情危重,在医务科的组织下援藏专家与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专家们多学科会诊后认为需要急诊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在陕西省组团式援藏领队、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院长韩军、科室主任贡桑及护士长扎西央宗的组织下全院职工积极献血,保障手术用血,由陕西省第五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麻醉科陈燕副主任医师完成麻醉,手术由神经外科医生副主任医师赵岳峰和本地外科主治医师德吉卓嘎完成。

  回忆起当天手术,赵岳峰记忆犹新。由于才来到高原,还没完全适应,自己在手术中出现高原反应,感到头痛头昏,而这个时候终止手术又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极大的影响,最后在吸着氧气的情况下,历时8小时后手术坚持完成手术。

  三个月后,赵岳峰将这名患者颅脑CT三维重建资料传送到内地,颅骨缺损钛网三D打印,寄回阿里,又对患者进行了双侧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语言及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这次救治也是阿里人民医院第一例颅骨修补术,这给了赵岳峰极大的信心,医院的同事们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此后一年间,医院共开展的21例手术,其中成功18例,救治率有了质的提升。

  除了尽力做好手术治疗等专业援藏外,赵岳峰还积极带教指导当地医生做各种开颅、锥颅及减压手术。

  “由于此类患者数量有限,当地医生锻炼的机会有限,加之有些当地年轻医生学习积极性还需要再提高,所以遗憾的是对一些稍微复杂的颅脑损伤患者,他们还不能够熟练地独立完成手术等治疗,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赵岳峰告诉记者。

  赵岳峰积极为医院外科规划发展思路,总结自己一年来二十多例患者的治疗经验,拟制订和完善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开颅手术的诊疗指南和流程,用以指导科室所以医护人员规范和提高专业治疗水平。“今后如有可能,可以按照我院(陕西省商洛市中心医院)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派科室骨干医护人员赴内地支援单位进修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由于内地医院患者较多,所以学习锻炼的机会更多,学成之后可以回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更好的为当地百姓患者服务,从而真正实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本地医疗队。

  外科主治医师德吉卓嘎一年来通过学习,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她对记者说:“虽然接受治疗的藏族群众大多不会说汉语,但在交流中,我能深刻体会到他们对援藏医生的感激之情。真心希望阿里医疗卫生事业在一批又一批援藏医生的帮扶下,能够持续取得长足发展,为当地百姓带来福音。”(记者刘硕图片视频叶建峰)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