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牵着手,脱贫的路更好走

18.06.2016  12:58

  本报记者 冯晓荣

  “十户一体,是引导、推动贫困户学习技术、发展产业、应对市场的联合体,可以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将贫困户拉着、带着摆脱贫困。”麟游县委书记孙敬虎这样解释今年全县推广的“十户一体”产业脱贫新模式。

  麟游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片区县,在全县9.07万人中,农村贫困人口达1.77万人。“实现2019年贫困县摘帽,就必须拿出过硬办法。”麟游县县长李武发说,“‘十户一体’产业脱贫新模式,把脱贫攻坚的突破口选在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规模小、效益低、增收难度大的卡口上,很有效。”

  据了解,正在麟游全县广泛推行的“十户一体”产业脱贫新模式,就是将同处一村、居住较近、发展产业意愿一致的十户左右的贫困户,联接成一个产业脱贫“共同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开展集约化经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

  “土地流转了,折子上有钱了。

  今年65岁的老魏,开春后的日子突然有了大改变。

  老魏大名魏正福,九成宫镇西坊村贫困户。3月,经不住县、镇、村干部反复动员催促,老魏和同在本村上西坊组的其他15个贫困户一起,组成了一个蔬菜种植产业脱贫小组。尽管有点担心,但是包括老魏在内的所有组员,还是一起将自家的绝大部分耕地流转给了一个叫作“皖镪农业”的种养殖农业合作社。

  4月27日,老魏彻底踏实了。当天,村里专门办到老魏名下的银行折子上,一次性打进了1.5万元。老魏心中默算:交出了25亩地,每亩流转费600元,总数刚好。和老魏一样,徐怀刚、王新全、陈红斌……其他15户人,家家的折子上都进了一大笔账。

  地交了,人不闲。近两个月中,老魏先后出工20多天,不是打垄、覆膜、撒化肥,就是栽菜、浇地、搭架子。老魏说,组里的人,不管是腿疼的还是腿不疼的,合作社都用,还给工钱,按天计费,一季一结。“今后的日子,怕是再也不穷了。

  老魏加入的“蔬菜种植产业脱贫小组”,由县、镇干部及农技专家组成的驻村脱贫工作队直接帮扶。小组流转的500多亩地,被纳入西坊村蔬菜种植基地,由小组产业脱贫带头人、“皖镪农业”负责人姜万强统一经管。

  “驻我们村的脱贫工作队一共10个人,组长刘新虎,副组长赵亮、肖宏伟,组员李云鹏、王仓文、闫宏俭都是县政府办的干部,尹少平、石存福、高丽婷等组员来自镇上,农业技术人员是县农业局的刘永斌。”西坊村党支部书记刘晓说,“刚一开春,干部们就来了,管用得很,先后在村上帮建了7个产业脱贫小组。皖镪农业也是他们专门从宝鸡高新区引进来的。

  5月25日,正在村头忙活的姜万强说:集中归拢了大片的耕地后,我们将当地一年一料玉米的种植模式,改为一年种两料蔬菜。这里自然环境好,生产的无公害蔬菜可直供西安的超市,经营十拿九稳。

  产业脱贫小组,脱贫路上手牵手

  和西坊村的情况类似,麟游县一个个驻村脱贫工作队,为当地贫困群众带来了福音。

  今年3月,麟游县从县、镇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和农技人员,成立101个脱贫工作队,直接下到全县7镇82个贫困村,常年开展驻村帮扶,同时以驻村脱贫工作队为抓手,建立“一个村一个部门包扶、一名技术员巡回指导、一个产业脱贫小组一名驻村干部包抓、一个贫困户一名干部帮扶”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力推进“十户一体”产业脱贫新模式,确保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

  4月12日,两亭镇水磨沟村贫困户王红军,从驻村脱贫工作队开来的运送车上一次性免费领下了50只鸡苗,并与养鸡产业脱贫小组里的其他9户贫困户一起,将鸡苗投放到村里一个闲置的养殖场里。每天,王红军会按部就班打扫鸡舍卫生,粉料,买麸子,喂水投食,收笼,中间还能抽空到附近的工队上干小工。因为是大家一起养,又有县地税局抽调来的几位干部和县农业局农技中心的专家统一盯着,王红军一点儿也不担心鸡养不成,一心盼着半年后自家的土鸡蛋上市卖钱。

  由县扶贫办牵头驻村包扶的桑树塬村,目前已有23个贫困户一起加入养猪产业脱贫小组,12个贫困户加入养羊产业脱贫小组,眼下,驻村脱贫工作队已分两批买回102头猪仔,免费发放给贫困户。

  在常丰镇苏家村的香菇产业脱贫小组里,脱贫致富示范户张会玲将50户贫困户以入股的形式纳入自己的香菇基地,同时吸收20多户群众到基地中作务香菇。依靠分红和务工收入,贫困户收入得到保障。

  常丰村大多数青壮年在外打工,收种庄稼时,家家缺劳力,贫困户困难尤其突出。而今,常丰村将全村30多户的大型农机具全部收编,相应成立农机代耕小组,统一调配,既方便了群众,又解决了贫困户收种庄稼的难题。

  ……

  在麟游县,按照种植、养殖、劳务、药材、深加工等门类组建的产业脱贫小组,如今已达394个,覆盖4106个贫困户、万余名贫困人口。

  麟游县扶贫办主任李文博介绍,“十户一体”产业脱贫小组的大面积出现,为产业带动提供了着力点,为资金和技术扶持找到了承载对象,为贫困户进入市场构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也使干部帮扶有了抓手,使贫困户脱贫有了动力。

  干部的脚底板沾上了更多的泥土

  在麟游,因为有了驻村脱贫工作队,有了“十户一体”产业脱贫小组,越来越多的干部走进了田间地头,脚底板上沾上了更多的泥土。

  闫武斌,麟游县农技中心干部,负责两亭镇12个行政村“十户一体”产业脱贫小组的农技指导。今春以来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行走在村镇之间,引种、培训、解答生产难题是他的日常工作。为了帮助当地将玉米换种成价值更高的马铃薯,他专程跑到甘肃引来了8个马铃薯品种,在叶家塬村种了3亩地做实验。他计划这一料种下来,做些产量和质量分析,再向当地贫困户推广。

  韩龙,县公安局驻河滩村干部。5月24日一大早,他给村上会计安排好工作,就急忙赶往3.8公里外的西川组贫困户惠宏祥家,查看新种丹参的出苗情况,随后来到河滩组年逾80的赵彦麟夫妇家,与老两口聊了几句“闲话”。奔忙中,河滩村的贫困群众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该干什么,逐渐在他和其他驻村干部的心中有了数。

  亢惠民,县检察院纪检组长,常驻叶家塬村。3月以来,他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帮助推广了280亩马铃薯,其中108亩地膜覆盖;捐款4000多元,给产业脱贫小组的贫困户免费发放了400只鸡苗;从县粮食局和发改局争取建设了40个玉米仓……

  “干部牵着贫困户的手,贫困户之间手挽着手,脱贫攻坚的路就更好走了。”麟游县县长李武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