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汉中市教育系统认真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新要求·大实践”活动,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从课程、管理、文化、实践、服务等五方面狠抓落实,将系列活动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收到了明显效果。
——课程到位。一是 注重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师能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将活动内容有效融入到各学段、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中,把活动内容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 二是 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各中小学能够学习借鉴课改先进经验,启动课堂教学改革“新常态·大视导”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在活动中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是 注重地方课程开设。编写《张骞申遗读本》《蔡伦与造纸术》等地方校本读本,做到课程、课时、教师“三落实”,对学生进行市情县情校情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管理到位。 一方面,抓制度落实。修订了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和中小学德育工作5个常规要求,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抓队伍落实。通过实施廉政建设“十个”严禁、“十个”不准、评选表彰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天汉名师等,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通过开展天汉讲坛,选派校长教师轮岗、组建教育联盟,校级领导带课、听课,推动建设专家型校长队伍。通过开展教师培训、骨干教师体系建设、组织教师学科能力竞赛等举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文化到位。一是 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从《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优秀经典中精选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书法教学和规范汉字书写教学的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其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品质。 二是 注重校园文化育人。召开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组织县区负责人和中小学校长多次到外出考察学习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经验,详细规划。组织市内学校参加陕西省教育厅的校园文化成果评选,近三年就有24所学校获奖。 三是 注重读书活动育人作用。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全员读书活动,教育行政干部、教研员和中小学校长(园长)每学期至少选读1本教育管理、教学理论方面的专著;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精读2本教学专著;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天汉书香”读书活动,每学期阅读5-10本好书;投资30多万元,为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配发7000多册教育教学类专著;邀请专家学者进行全员读书活动指导教师培训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了广大干部职工及青少年的综合素养。
——实践到位。一是 实施素质教育三个一工程。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三个一”工程,即一个项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一个活动,要求小学每周星期组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每一名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学生社团;一个特色,要求学校结合实际,开展“一校一品”和大课间特色学校创建。目前全市已有950确定了252体育建设项目,计划未来三年创建省市县足球特色学校72所。 二是 落实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全市中小学聘请了1545名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定期到中小学校了解治安状况,以案析法,上法制教育课和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让学生体会生命珍贵,珍惜自己,关怀别人,自觉树立法制意识,知法、守法,学会保护自己。当受到不法侵害时,能依法正当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保证人身安全。配合公安部门进一步加大清查力度,坚决杜绝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带入校园,预防发生校园极端事件。 三是 发挥实践基地育人功能。充分挖掘革命遗址、博物馆、德育实践基地育人优势,让“两汉三国、真美汉中”地方资源升级为道德实践资源,培养广大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良好品质。
——服务到位。一是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由学校团委组织开展的“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困难同学送帮助,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勤奋好学的美好品德。深入开展“帮困助学一对一”主题实践活动,全市广大教职工针对困难群体,尤其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新闻媒体呼吁并捐款捐物,倡导每位教师一对一帮助一名学困生。 二是 实施家校共育。各中小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深化“走进家庭、携手育人”教师大家访活动,走访学生和家长350多万人次,形成了家校育人共识合力。 三是 注重后勤服务育人。将原来的市、县区勤工俭学办公室改建成市县区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专门指导县区和学校后勤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强化育人功能。(文/李富泉 肖建顺)
(责任编辑:徐绒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