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台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研发成功
来自杭州、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科学家团队23日在杭州发布了我国首台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家组评价,这台紧扣临床转化和应用需求的生物打印机,代表了我国生物3D打印设备的顶尖水平,也意味着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实现了从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据介绍,该科研成果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活体器械的功能材料与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技术开发”项目运行第一年的成果。
项目首席科学家、牵头单位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铭恩教授说,“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集纳了50余项技术创新和突破,其打印喷头可兼容多种打印原理并多通道协同,从而实现对医疗制品的大批量稳定制备。
据了解,这台生物3D打印机的关键技术创新为“离散制造微层析成像技术(MCT)”。这项技术无论是基础原理的提出,还是技术实现,均由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自主完成。
据MCT技术发明者、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王玲介绍,现有的CT、激光共聚焦等成像技术受到物体体积、信号穿透深度、射线损伤等因素制约。MCT技术是在增材制造(3D打印)的同时,基于微层析技术进行增材成像,理论上成像深度不受限,高分辨率、非接触、无细胞损伤,可在线实时反馈控制打印参数,实现对3D打印产品无损质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家组评价认为,第一代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的成功研制,不但推进了3D打印医疗器械、人工组织器官的临床转化进程,也为新药筛选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将推动中国新药创制与开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整合而成。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出首个面向活细胞3D打印的重点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