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域山水园林城市

29.03.2016  09:51
  近年来,汉中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城市建设思路,倾力打造全域山水园林城市,城市骨架不断拉大、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内涵个性逐步提升、面貌日新月异。石马立交、天汉大道、汉江桥闸、滨江公园等一个个落地生根、惠民利民、具有汉中特色的城市建设项目,无不印证着规划建设者的独具匠心和雄浑魄力。    立足实情 厘清发展定位   科学规划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关键。我市自1996年撤地设市至今20年间,城市建设紧随2008年西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步入了快车道,而“三高(西汉、宝巴、十天高速公路)、两铁(西成高铁、阳安铁路复线)、一场(柳林机场)”等一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建成,不仅彻底打破了汉中的交通瓶颈、显现了交通枢纽优势,更给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广阔空间。为此,市委、市政府立足汉中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环境等,提出了建设“陕甘川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特色鲜明文化名市、生态良好宜居城市”的“三市”战略目标,并于2009年及时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人,即“双百”规划。规划指明了中心城市“西进、东扩、南移、北优”的发展方向,   确定了“一江两区三组团、三轴十个功能区”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形成“三环、两横、两纵、十放射”的城市干道网络。   为打造鲜明的城市特色,我市邀请住建部总规划师唐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等7位国内顶尖规划专家来汉为城市建设把脉献策,定位以“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宜居汉中”为主题,打造全域生态宜居山水园林城市,同步强化“五大城市形象设计”塑造汉中特色,即以秦岭巴山汉江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体现生态城市的山水之美;以两汉三国文化的挖掘弘扬,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魅力;以汉中民风民情、民居民俗的保护传承,体现地域特色城市的朴实灵秀;以新区的高品质开发,体现现代城市的时代气息;以组团式的空间体系,体现山水田园城市的发展格局,全力把中心城市打造成花园式、大景区式的生态宜居园林城市。    科学规划 精心描绘蓝图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我市选择国内一流编制单位,先后编制完成了老城区提升、名城保护、宜居、排水、综合交通、绿地、功能布局与风貌特色等一系列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积极引进“一控规、两导则”编制理念和技术,多角度、全方位对城市空间布局、建筑色彩、体量高度、空间轮廓、风貌特色等进行规划。如,老城区规划在加强古城保护的同时,保留商业、服务业中心功能,搬迁污染企业,发展第三产业;排水防涝规划重在“内疏外导”,树立海绵城市理念,增强地面自然吸纳雨水能力,加强排洪渠道疏浚,保证行洪畅通,减少城市内涝;公园绿地规划则重在实现“500米内见绿地小广场、1000米内见大广场、2000米内见公园”的目标;风貌特色规划着重从城市空间形态、建筑风格、路网结构、高层布点及夜间亮化等方面入手,让市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体现出“汉中味”。目前,全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已达100%,基本形成了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组成的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相融互补的完整城乡规划体系。   规划实施中,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思路,一方面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对重大项目和规划设计坚持集体评审,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开性。同时,率先建成陕南首座城市规划展览馆,作为展示城市整体形象和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有效激发了市民参与规划、建设家园的情感。另一方面,努力提升规划管理水平,建立起建设项目主审人负责制、重要项目专家审查制、项目公示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与时俱进修订完善一江两岸城市空间形态管理、城市住宅建设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技术规定、容积率管理等一批配套技术规定,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依法依规行政。    强力推进 规划落地生根   蓝图在纸上,规划在墙上,愿景变成现实才是终极目标。   近年来,我市咬定规划定位及目标要求,以踏石留印的作风抓项目招商、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城市道路、桥梁、广场、文体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由蓝图变成了现实。   资料显示,全市累计建成天然气管网近450公里,全市日用气量已突破35万立方米,比“十二五”初期增长了8倍。中心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建成小区游园33个、广场绿地20个,绿化总面积达169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8.35%,绿地率达34.4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平方米。拓宽了城市东、南、北3条主通道,进出城市更加畅通便捷;累计投入近6亿元资金改造后的天汉大道,现代都市气息扑面而来;西一环南段、梁州路、南团结街等一批“城市断头路”先后打通,城市道路长度达到202公里,道路网密度3.11公里/平方公里,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相互衔接的方格网路格局基本成型。全面梳理城市地下管网,推进东排洪渠整治,城市内涝得到有效缓解;一水厂、二水厂、三水厂相继建成、扩容,城市供水能力达到12万吨/日,自来水普及率90.5%;“气化汉中”稳步推进,年输气量1.8×108立方米,中心城区建成次高压、中压燃气管道逾100千米,燃气普及率86.5%;污水管网体系初步建成,污水处理率91.2%;江北垃圾处理场、江南垃圾处理场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从垃圾收集点到转运站再到处理场,一体化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已经形成。   以扩容、专业、个性为特色的滨江新区、兴元新区、龙岗新区及柳林航空智慧新城,多管齐下推动建设。滨江新区实施的天汉文化公园已完成投资3.23亿元,并启动了多个大型文化项目及文化景观雕塑建设;兴元新区实施的道路桥梁等市政基础设施、汉文化、水系景观、安置区等五大类300余个项目正在紧张有序推进,核心区道路景观绿化、亮化工程高端大气,累计完成投资上百亿元;航空智慧新城在发挥企地共建、军民融合上迈出坚实步伐,为下一步产城融合打下基础。   一大批惠民便民工程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汉中变得真美,百姓幸福指数升高。融天然水景、自然生态、园林绿化、景观建筑为一体的“一江两岸”滨江公园,不仅是集中展示和体现城市“汉、水、绿”生态之美的最浓重的一笔,更是市民最喜爱的休闲去处和外地人羡慕的地方。每到傍晚,溢彩流光,伴着轻音乐或散步、或健身,一天疲劳顿失、宠辱皆忘。尤其是西北最大的音乐喷泉美轮美奂,更是让你流连忘返。   如今,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年前的20平方公里增加到7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20万增长到77.8万,均增长3倍以上。相继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美丽中国十大最美城镇、省级生态园林城市等多项殊荣。看今日天汉大地,一张张新的城市名片无不书写着城市的新生活、新文化、新精神和新动力,一步步新的建设成效正在让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蓝图变为现实。(来源:汉中日报)                 责任编辑/孙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