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动把握和适应就业形势新常态,深化指导、强化市场、细化服务,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实现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双提升。
——创建“校企协同、校院协同、家校协同”就业协同模式,共促就业指导显成效。 结合专业特色,邀请知名企业高管和优秀校友入校开展“企业高管谈就业”“优秀校友谈就业”等活动,年均开展活动30余场,参与学生5000余人次;开展“把你的故事讲给我”活动,发挥朋辈指导的作用,采取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组织各院系150余名毕业生代表交流分享了求职的经历和经验,在校生参与达5000余人次;向7600余名毕业生家长寄发了《致毕业生家长的一封信》,号召家校共同助力毕业生职业起航,有1000余名毕业生家长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电话等形式与该校建立了联系。
——构建“课程指导+活动引导+咨询疏导+考试辅导”的就业指导模式,扩大就业指导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组织27名就业指导教师,组成4个教学团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素养提升》《创业基础》4门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课程覆盖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年均选课学生3000多人;举办“模拟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指导类竞赛,邀请世界500强和行业100强的用人单位高管担任评委,并对选手开展“一对一”辅导,发挥竞赛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就业实践;开展“简历问诊周”活动,10余名就业指导教师对300余名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简历咨询指导;坚持开展公务员考试辅导讲座和模拟考试,年均举办公务员辅导讲座20场,培训班3期,模拟考试2次,参与学生5000余人次。
——健全“校地合作、院企联姻、精细对接”就业市场经营模式,促进毕业生签约主渠道高质量发展。 通过和中西部省区加强校地战略合作及生源地学生就业信息通报机制等举措,采取就业前置等主动服务促进体制内就业;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通过院企联姻,嵌入研发合作、就业实习等环节强化体制外就业;精细梳理与该校学科和专业吻合的重点行业、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需求,通过项目对接、就业实习及人才推介,建立起紧密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合作机制;牵头成立“在陕知名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协作体”,搭建就业信息互通,招聘会成效共享,师资力量共建的工作平台,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弥补不足短板,形成招聘会品牌效应。2015年通过举办“人社局长、人才中心主任陕西行”论坛,与60余个地市人才中心、15个国家级高新区建立了紧密合作,新建就业实习基地72家。
——建立“组织完备、规章健全、服务到位”的就业保障模式,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该校就业工作实施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校院共有80余名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负责就业工作,并构建起“学校统筹、部门协作、学院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就业工作预警制度》《就业工作人员培训制度》《就业工作周通报制度》《院系就业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毕业生约谈咨询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提高就业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创建“送指导到院系、送服务到毕业生”工作机制,深入院系开展政策宣讲、就业指导和团体辅导等活动,开展报告、讲座、培训30余场。
(责任编辑:徐绒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