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将北京2020年的城市功能定位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宜居城市”首次出现在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文件中。
2005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上要求“把宜居城市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此后,“宜居”的口号为中国更多的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普通公众所重视,地方纷纷开始行动起来,如广东省提出建设“广东绿色住区”,江西省提出“生态赣鄱千分美,宜居城市万家乐”、“山清水秀、生态赣鄱,文明和谐、宜居城市”等生态温馨的主题口号,杭州提出“构建和谐人居、品质生活”,把杭州打造成“生活品质之城”等等。虽然提法不尽相同,也各有侧重,但实质都是为了创造一个更适合居民居住的高品质高质量的宜居城市,如今,“宜居”早已不是新鲜词,而十年宜居建设一路走来,在发展的新常态下,也催生出了新的变化和要求。
新举措与核心理念相融合
随着北京动物园服装市场出迁河北,城市经济业态开始为了环境维护而转型,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事实上,就传统宜居理念而言,这也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对此,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周毕文认为,要想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宜居城市,就必须要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形态,有此基础,才能谈到城市品质、生活质量的层面。他举例指出,如高效生态农业就不可放弃,尤其针对城市近郊的农业发展,除了要增加对农业投入,更要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加大对蔬菜、水果、花卉等产品的培育和种植,增加对城市的供应;同时要对引进的工业项目进行筛选,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积极鼓励发展生态型、科技型项目。
同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普通商品房住房配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加快繁荣区块保障性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进度,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逐步建立市场配置与政府供给相结合的“双轨制”住房体制,鼓励更多民营资本参与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休闲地产、养老地产等业态地产建设,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谈到宜居城市时的高频词,也是宜居概念的核心内容
宜居也要聪明发展
水、电、交通等,这些生活要素的现代智能化,让如今的城市宜居建设开始与“智慧”理念紧密相连。“当下,智慧型的发展观对于宜居至关重要。”周毕文说。
此外,绿色智能楼宇建设为节能注入强大动力。全球40%的电力用于楼宇,楼宇的节电潜力很大,照明占楼宇用电比例近一半,节能灯是普通照明灯能耗的20%,且使用寿命长,使用节能灯不仅省电,还节省材料、环保。还可以通过空调、太阳能应用、建筑保温材料应用、雨水搜集二次利用等对房屋进行升级改造。
2005年“宜居”还是新鲜的热词,发展至今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疾行的脚步开始放缓,需要携上更加富有人本色彩的理念走下去,宜居理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来源:中国建设报)
责任编辑/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