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家长托人给娃找工作 事没办成还搭上30万

20.11.2017  17:01

  父母都期盼儿女学业、事业一帆风顺,能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然而在现实当中,并非人人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为此有些家长便不惜通过不正当的途径给孩子找工作,试图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来解决,结果事情没办成,还搭进去不少钱。

   诉讼讨“”被驳回

  前段时间,未央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为找工作而引起的民事纠纷。原告徐某在与朋友闲聊中得知,被告雷某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能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帮人安排工作。朋友告诉他,这家国有企业规模大,效益不错,工作又稳定,只要娃能进去,哪怕花点钱也行。徐某听后动了心思,想通过雷某将他的外甥安排进入这家国有企业工作。在朋友的安排下,徐某和雷某终于相见,坐下来一起吃饭。席间,徐某将自己的想法告知雷某,雷某当即表示可以为他的外甥安排工作,但称:“要找工作就要花钱。”徐某表示愿意花钱,双方协商前期支付7万元,等招工手续办好、上班之后再支付7万元,徐某随即向雷某支付了7万元。

  后来,徐某的朋友张某听徐某讲起这件事,也想将自己的儿子安排进入这家国有企业上班。很快,通过徐某的引荐,张某也请求雷某帮忙,雷某同意帮忙,仍称:“要找工作就要花钱。”张某也表示愿意花钱,就通过他人向雷某转款12万元,之后雷某又称需要打点,张某又向雷某转款4万元。

  但过了一段时间,无论是徐某的外甥,还是张某的儿子,都没能等来这家国有企业的入职通知,上班更是遥遥无期。两个年轻人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张某、徐某便去找雷某,雷某却避而不见。多次联系不到雷某后,徐某和张某便将雷某诉至法院,要求雷某退钱并支付利息。诉讼中,双方对案件事实没有争议,但被告雷某的代理人称雷某已经将钱用于疏通关系,无法退还。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一有什么事,就想到要找关系、走后门,总会因“疏通关系”被索要钱款,这种行为不仅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严重的还会违法犯罪,因此导致的债务也不受法律保护。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不但要遵守法律规定,还应当遵守公序良俗。本案中,两名原告为其外甥、儿子找工作,本应按照招聘单位的招聘程序进行,而他们却试图通过雷某托人情、找关系走捷径,明显违反了公序良俗,所产生的债务便不受法律保护。最终,法院依法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诉讼费也由原告自行承担。

   被骗三十多万元的教训

  无独有偶,莲湖区一家小餐饮店的老板王某也为了女儿工作的事托关系,搭进去三十多万元。今年7月,莲湖区检察院批捕了一起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孙某作案时已经79岁高龄,他曾数次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却仍不知悔改。

  孙某经常在莲湖区纸坊村附近一家小餐饮店吃饭,结识了店老板王某,孙某向王某宣称他是西安一家名牌大学的退休干部,儿子、儿媳是省上的厅级干部。几次接触之后,王某见这位老先生能言会道,便对他多了几分信任,见被害人王某已经“入套”,孙某借机吹嘘他的人脉关系,称可以为他人子女安排工作。王某正在为女儿的工作发愁,便委托孙某为他的女儿安排工作。

  此后半年时间内,孙某以领导子女结婚需要“搭礼”等理由为借口,分十余次向王某索要办事费用共计三十多万元,王某每次都放心地将现金给孙某,直到孙某联系不上,王某才发现自己被骗。今年7月,莲湖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孙某依法批准逮捕。

  从检察官、法官的实际办案经验来看,很多以替人找工作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正是盯住了部分家长急于给孩子找工作的心理,以疏通关系为名索要钱财,到最后,家长们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也打了水漂。

  为此,要提醒广大家长、求职者注意,办任何事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凡事都要依照合法的程序解决,不要相信所谓“托人情、找关系、走后门”,找工作应凭借自身能力、通过正规途径应聘。

  记者高雅

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