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人大调研全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
“一定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这是咸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十二五”节能减排进展工作时调研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心声。为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咸阳市人大常委会将调研节能减排工作作为2014年重点工作之一,重点围绕全市在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几个方面所做的工作,结合古都环保世纪行活动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营的暗访情况,对“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力争把碧水蓝天净土还给子孙后代。
心系热点 深入调研
2014年9月11日,长庆石化咸阳分公司、际华新三零印染有限公司迎来一群特殊的“参观者”,他们对该厂的节能环保生产格外感兴趣,并详细询问了除尘设施、脱硫设施、废水处理设施等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类似的一幕幕场景,发生在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对该市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一系列调研中。
“群众关心的热点就是人大工作的重点。节能减排工作始终是全市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关乎全市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靖掷地有声。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城建环资工委委员和相关人员,分别前往兴平市、渭城区、彬县等5个县市区,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了解、专题询问、实地察看等方式,深入了解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情况。在集中听取了市政府的专题汇报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情况介绍后,调研组对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十二五”以来,市政府对节能减排高度重视,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省、市相关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的决议,把节能减排作为向环境污染和低效浪费宣战的有力武器,坚持用“铁规”和“铁腕”推进节能减排,通过采取调整优化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加强工作管理等手段,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十二五”前三年单位GDP能耗分别降低3.61%、3.5%、3.5%,完成目标进度的61.9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较2012年分别削减2.66%、6.24%、4.98%、7.04%,前三项指标均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强化监督 直面难题
近年来,咸阳市人大常委会直面难题,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十二五”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来抓。精心选择带有全局性、关键性的节能减排专题,积极开展视察、调研和议案建议督办,强化对审议意见的跟踪督办力度,对政府整改情况进行督查;激发各级人大代表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热情和关注,在历次人代会上,代表们提出涉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建议意见近百余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推进了全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向前发展。
2014年10月30日,咸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吸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在审议过程时,委员们更是以“直言不讳”的态度,对发现的难点、热点和敏感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文过饰非。“这次调研,结果让我们既欣慰又忧心:从总体情况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开了好局、起了好步。但我市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型产业比重较高等问题。”“一些地方、部分企业单位负责人节能减排认识不到位,意识薄弱,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和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不足或不到位,造成部分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缓慢,建成的项目运转困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的运营经费短缺,部分县区垃圾填埋场仍未发挥作用。”“节能减排行政监管人员配备不足、专业技能不高,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而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对能源的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如何有效破解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逐步实现经济的良性化发展,依然是全市上下必须直面的“两难”问题。
转型升级 科学发展
“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让咸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委员们的发言为解决“两难”问题指明了方向。在会后形成的审议意见中提出的一条条建议,也为全市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进一步增强责任,从严管控。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进一步理顺项目审批管理机制,严格把好“能评、环评、安评”关。
——进一步明确重点,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经济战略转型,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推广市场化节能机制。
——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管理督查。继续加强节能减排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力度,强化日常监督和管理。
——进一步统一认识,强化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节能减排专项宣传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营造促进节能减排的良好社会氛围。
(杨峻 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