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中的著名战役

28.08.2015  16:56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201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今天继续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主题,播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

    抗战时期,为了阻止日军穿越中条山渡过黄河进入陕西占领大西北。从1938年到1941年,3万多陕西籍将士用血肉之躯在中条山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粉碎了日军十多次进攻,这场中条山保卫战,在抗日史上异常艰苦卓绝,惨烈悲壮……今天,当人们在回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总是一次次的被深深震撼。

    刚才播出的是由记者李江华、卫向阳采制的《浴血中条山》。听众朋友,抗战期间有哪些可歌可泣的著名战役?正面战场与敌后游击战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有着什么样的贡献?今天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军事理论专家的解析。

    主持人:电视报道为我们再现了艰苦卓绝、悲壮惨烈的中条山保卫战,中条山战役又称“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我想大家都很想详细了解一下这场历史三年的战争的始末,程教授,为我们介绍一下吧:

    西安政治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 主任 教授 程炜:中条山保卫战与中条山战役不能混为一谈。中条山战役,发生在1941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前后不过30天左右时间。由于中国军队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的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牺牲,国民党军队牺牲被俘八万人,而日军伤亡不足中国军队的1/12,中条山战役成为国民党抗战以来最为惨重的一次军事失败,被蒋介石称之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中条山保卫战我们是胜利的。中条山保卫战是以陕西籍将士为主的第四集团军为主力的中国军队,从1938年到1941年,坚守中条山将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倾十余万兵力的十一次大扫荡。在中条山保卫战中,官兵军民同心一体,始终让日军无法越过这条长度约为160公里的山脉,日军也始终未能越过黄河,从而让日军占领西北和西南的战略计划在这里止步。第一战区司令卫立煌曾自豪地把中条山称为中国的“马奇诺防线”。而坚守中条山的是武器装备低劣、受蒋介石排挤的所谓杂牌军西北军。由于西北军牢牢地钳制住了日军的进攻势头,使得陕西和整个大西北才得以确保。全国抗战八年,日军占据了东、南、北大片领土,却一直无力西进,这一切都得之于中条山保卫战的伟大胜利。

    主持人:其实在八年抗战的历程中,有很多像中条山保卫战一样可歌可泣、载入史册的战役,比如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许多爱国将士以身殉国,程教授,给我们讲一些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吧:

    程教授:我国的抗战应从1931年的918事变开始算起,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就开始了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6年的局部抗战加上8年的全面抗战,我国的抗战应是14年历史。

    这14年的抗战史就是我国军民用生命与鲜血谱写的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林彪的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山西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一次战斗。虽然是一次伏击战,规模并不大,但是意义重大。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攻入中国内地,进展神速,中国军队虽然全力抵御、英勇奋战,但不敌装备精良、作风凶悍的日军,屡屡战败、步步后撤,伤亡严重,我军的士气受到严重打击,而日军士气高涨,日本非常猖狂,扬言“三个月解决中国事变”。就在这个时候,装备简陋的八路军在平型关战斗中干净利索地消灭千余名日军,尤其打击的是日军的王牌第5师团,因此这个打击对于嚣张的日军来说,就特别沉重,极大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再也不敢贸然深入。它的更大意义在于,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主持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我们常说国民党是正面战场,共产党是敌后游击战,那这两个战场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程教授:对抗战争议最多的莫过于两个战场问题,即:到底是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贡献大,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贡献大。其实,只要客观公正地重温抗战的历史,我们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抗战胜利既不是正面战场、也不是敌后战场单独的胜利,而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团结合作、英勇奋战的伟大成果。两个战场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相互依存、相互支持,谁也离不开谁。两个战场同时存在,分散了日军的力量,使其顾此失彼,注定了日军必然地由强变弱、由主动变被动的命运。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将士,为了把日本侵略军赶出中国,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血洒疆场,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面对日本军队的凶猛进攻,勇于以弱对强,坚持抗战到底。八年全面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进行了22次大的战役,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在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付出322万多人的重大伤亡。我党我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神出鬼没打击日军,并迅速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抗战的主力军。从出师抗日时的4.6万人,到抗战结束时发展到120余万正规军、260万民兵的抗日力量。八年间,歼灭日军52.7万余人,歼灭伪军118.6万余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也付出了伤亡61万人的代价。抗战史证明“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当年,为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大义,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中国当时作为一个贫弱的国家,能打败了日本侵略,靠的就是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力量,靠的就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团结合作。如果对国共双方抗日将士及他们的牺牲精神不作公正的评价,甚至全盘否定,何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何以激励后人的爱国之情?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那么,抗战精神也是滋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营养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所有中国人携手合作,离不开 “牺牲、爱国、团结”为内核的抗战精神的传承!

    主持人:最近央视正在热播一部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它其实是把中国抗战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框架中,以全球视野审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探讨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程教授,再次回顾历史,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程教授:中国的抗战进行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无论规模和烈度都是史无前例的,我们以伤亡3500万军民的代价牵制了日本的主要兵力。日本在全面侵华之前,只有17个师团,全面侵华后增加到24个,其中21个师团就投入到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而陷入中国战区的就有35个,占69%。参加太平洋战争的日军也只能有10个师团,还不到总兵力的20%,其它大部兵力都被牵制在中国战场。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评价中国抗战地位作用:“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当时,日军制定了北进、西进和南进的战略。北进战略是以中国为基地攻占苏联远东地区,西进战略是企图进军印度、印度洋,在中东地区与德国意大利会师,迫使英国屈服,再全力对付美国。南进战略的对手是美英等国,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日军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不到半年就占领了东南亚,在英美等国失利的情况下,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部分日本陆军和相当的海军,推迟了日军的南进计划,也使前苏联避免了与德国和日本东西两面作战的严重威胁。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

    主持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届时天安门广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我们的军队经过战争年代的浴火洗礼焕发出新的生机。最近,有关阅兵式的新闻也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热点,程教授,您觉得这次阅兵的意义何在?

    程教授:古人曾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一种礼仪,表达对祖宗、前辈的恭敬之心,实质是一种怀念与精神传承;“”指备战与战争,这次胜利日的大阅兵,将“”与“”有机结合,既怀念英雄又展示国家武装力量,阅的是兵,展现的却是魂。这次阅兵意义有四点:一是对胜利历史的纪念,对牺牲者的缅怀,向民族英雄们表达全民族的谢意和敬仰。通过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献出生命的先烈们,昭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不要忘记70年前那场战争,胜利日阅兵,不是为了羞辱哪个民族,而是为了鞭挞人类公敌法西斯,让历史悲剧不要再重演、让战争不要再发生。二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二战胜利果实和战后国际秩序的决心和意志,也向世界说明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突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三是通过胜利日阅兵表明,中国一定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特别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但是事来了,也绝不怕事。四是我们胜利日阅兵不是因为留恋胜利,而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胜利。通过阅兵展示大国利器、强国之师,激发我国军民的民族英雄气,增强官兵强军兴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凝聚中华儿女,增强民族自信,强化国家的凝聚力,振奋全民族的精神。

    听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视死如归、勇往直前,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今天,我们唯有以对现实生活的热爱、珍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向所有参加抗日的将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