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常态,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时提出“保持一个领先、突出三个重点、推动四个提升”,即保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全国领先,突出住房保障、重点示范镇建设、规划引领等三项重点工作,推动产业发展、建筑节能、城市管理和作风建设全面提升,并一以贯之地加以落实。在此基础上,加强学习调研,创新工作举措,推进简政放权,狠抓工作落实,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全面完成了“十二五”确定的各项任务,巩固和发展了全省住房城乡建设持续运行在上升通道的良好势头。陕西省住建厅连续四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为此,我们梳理了陕西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十大亮点工作,为“十二五”圆满收官绽放精彩。
亮点一: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日趋完善
我省积极落实中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部署,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探索了一整套制度创新成果。严格规范了选址标准程序,全面实施了“两房并轨”,稳步推进了共有产权,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活动,规范和加强了租赁型保障房资产管理,率先在全国与国开行合作推进棚户区改造,编制完成了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和2015-2017年国有企业棚户区改造规划,探索了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237.16万套,累计完成投资4002.2亿元,解决了236.15万户、约760.4万人的住房困难问题,圆满完成全省“十二五”规划中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10万套任务,各项考核指标连续四年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亮点二:“一核两轴两带”城镇格局形成
五年来,我省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制定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以大西安为核心,宝鸡、榆林、汉中、渭南为增长极,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沿线为横轴,包茂高速沿线为纵轴,陕北长城沿线和陕南十天高速沿线为两带,京昆、福银、沪陕高速沿线为走廊,构建“一核、两轴两带、三走廊、四极”的城镇空间架构。指导各设区市城市开展总体规划修改和新一轮规划编制工作。全省102个县(区)村庄布局规划、83个县(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35个重点示范镇和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规划全部完成,全省镇总体规划覆盖率达到95%。
亮点三:重点示范镇建设成效显著
2011年,省委省政府选择了31个重点示范镇,采取专项资金引导、土地指标支持、专业人才帮扶、目标责任考核等一系列措施,模块化规划,标准化建设,2013年又纳入了4个沿渭镇予以支持,并择优选择18个市级重点镇,由省上跟踪指导考核,推进建设,五年来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截至2015年12月底,35个省级重点示范镇累计完成投资479.12亿元,镇区面积扩大68.9平方公里,吸纳进镇人口51.5万人。二是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新建多座学校、医院、幼儿园、文体中心,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各重点示范镇相继建成了一批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文化旅游园区及现代物流园区,吸引了990余家企业落户,提供就业岗位达47.93万个,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在省级重点示范镇的引领下,各市政府相继确定了119个市级重点镇,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抓手,制定措施,强力推进,一大批市级重点镇异军突起,政策综合效应明显。
亮点四: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步入快车道
2013年,陕西省政府选择了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作为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的抓手,与重点示范镇建设相互补充,共同提升陕西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三年来,按照“规划引领、保护修复、完善功能、开发利用、突出特色、宜居富民”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名镇传统“形态”、传承多元“文态”、打造宜居“生态”、丰富旅游“业态”。截至2015年12月底,31个文化旅游名镇完成投资81.91亿元,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11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7.84亿元,建设步入快车道。
亮点五:城镇人居环境逐步向好
陕西省已建成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118座,实现了县城以上城市的全覆盖,污水处理率达到83.15%,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综合考核中一直位列前5名,在2015年第三季度排名第4;全省垃圾处理场共建成运行96座,垃圾处理率达到85.4%,咸阳市的垃圾焚烧处理厂开始试运行,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得到加强。共创建国家园林城市3个;创建国家园林县城8个,省级园林(生态园林)县城62个,省级以上园林县城在全省县城的覆盖率达到86%,今年新申报的12个国家园林(生态园林)城市(县城、城镇)初审全部达标。西咸新区成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16个试点城市之一,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全面部署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启动了省级试点工作。
亮点六:城乡规划管控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完成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评估、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战略规划,启动沿黄城镇带规划、关中-天水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全省城乡建筑风貌特色”和“关中城市群绿道网规划”重点研究,稳步推进西安、宝鸡、榆林等4市6县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试点,启动富平、石泉等6县“多规合一”部、省试点工作。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队伍,推进规划稽查,建立了城乡规划督察制度,聘请14位城乡规划督察员,并建立健全城市规划遥感动态信息监测系统。
亮点七:建筑业的支柱地位更加巩固。
以陕西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2014年,建筑业累计完成产值15603.1亿元,勘察设计业累计完成产值1791.4亿元。2014年,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大关,达到4557.7亿元,创历史新高;实现增加值1650.89亿元,占全省GDP的9.3%,连续5年保持在全省GDP总量的8.5%以上。5年来,陕西省共获“鲁班奖”工程30项,居西部第一。全省勘察设计企业达到808家,从业人员7万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勘察设计大师19人。
亮点八:城市绿色建筑水平大幅提升
五年来,陕西省新建绿色建筑2854.83万平方米,增长速度连续3年在全国前10之列;西安浐灞生态城、安康月河新区分别列为国家绿色生态城区、陕西省绿色生态城区示范项目。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获批国家“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专项试点示范城市”,成为全国10个试点示范城市之一。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建成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1个。
亮点九:关中城市群规划建设不断加快
完成《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总体规划》第二阶段任务编制,进一步理清核心区发展思路,以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整合提升两市一区现有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产业布局、土地利用、交通体系、生态资源、水资源、大遗址保护、公共基础和市政设施等重大问题,协调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建设,促进两市一区的协同发展。
亮点十: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全面推动
按照“抓点带面、沿渭先行、整体推进”的思路,结合镇村综合改革工作,调整优化县域镇村体系,重点抓好全省21个省级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制定出台了《陕西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标准(试行)》,为全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出示范积累经验。截至2015年11月底,全省新开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1039个,基本建成1002个,128个镇跻身国家重点镇,30个村落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171个村落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孙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