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报告解读:贴身服务时代到来
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断助力企业发展,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已进入到新的阶段。
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数据是,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90%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标志着贴身服务时代正在到来。
这不仅标志着互联网内部时代的转换,桌面互联网彻底转换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而且也标志着整个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即将发生以生产者为中心的经济向贴身服务的经济的转换。
中国经济目前正在经历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贴身还是不贴身,将成为供给侧产能是去是留的分界线。过剩产能的突出标志,就是不符合需求,不能提供贴身服务;而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让符合需求,贴身服务的供给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以手机、可穿戴电脑为代表的各种贴身信息设备本身的发展正在成为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从基础的娱乐沟通、信息查询,到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应用中,许多新的需求被创造出来。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18万亿元,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这些都加大著供给侧结构中良性供给的比重。
手机不仅在形式上是贴身——贴在用户身上的,更主要的是由此发展起来的服务,比传统服务更加贴心。过去的一年,移动互联网营销迅速发展,微信营销推广使用率达75.3%。在开展过互联网营销的企业中,35.5%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了营销推广,其中有21.9%的企业使用过付费推广。社交应用借助大数据及移动社交技术,大大提升了用户粘性。移动支付、LBS、通讯录等功能用于促进用户沟通、分享、服务、娱乐,满足用户不同场景下需求。
在互联网+制造中,移动的方便、快捷、简单,正成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影响着工业生产方式。如德国工业4.0专家所言,人们正致力于“把现在的手持设备操作的简单性尽可能多地转移到工业开发和生产的过程及产品上去”。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国工业企业互联网使用比例为87.9%。移动营销企业中建设移动官网的比例为52.7%,将电脑端网页进行优化、适配到移动端,成为成本较低、实施快捷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方式之一。
伴随大数据的发展,由移动互联网带动的贴身服务,将越来越向贴心服务的方向发展,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